存儲技術大閱兵 2012年須關注六大技術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這六種技術可以極快速地輕松處理大數據存儲,將磁帶和服務器內置磁盤等已有資產整合至云端,構建企業級的數據中心。
和以往一樣,我們這些熱點技術混合了前沿技術又不失實用性。基于對象的存儲和以往的存儲完全不同,其通過一種簡單地平面文件方式來管理數據,可以取代以往的文件系統。線性磁帶文件系統(LTFS)則是另一種方式,在磁帶上增加文件系統,使得磁帶變成磁盤。這兩種技術同時出現在存儲市場上,應對目前海量存儲所帶來的壓力。
多層單元閃存,這種快速發展的技術出現將以往廉價的固態存儲可以應用到企業級關鍵應用中,從而在價格和性能之間達成某種平衡。不過雖然閃存打開了這片市場,基于主機的存儲作為后繼者,采用直連存儲這種創新方式亦進入了市場。
在去年,我們預測云存儲服務會出現,不過在今年我們在此預期上提到兩種技術將促使基于云的存儲資源從本質上稱為一個存儲層,從而使云存儲更易于整合到按需分配的系統之中。
云網關設備
云網關設備作為企業因如云存儲的最佳方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設備易于安裝部署,價格相對低廉,并且用戶可以從最小的規模開始,簡易地擴展。
云網關的部署非常簡單:該設備安裝在數據中心內,在用戶現場存儲系統和云存儲服務之間構筑一座橋梁。這一橋梁確有必要,因為公共云存儲供應商通過因特網協議,諸如HTTP上的RESTful應用程序接口,而非傳統的存儲區域網絡(SAN)或NAS協議。通過使用網關連接現場存儲和云,云存儲服務可以和已有的系統進行無縫的整合。
雖然云網關的實際應用比率仍相對較低,近兩年來已有大量產品發布并且廣受關注,其很有可能在未來逐步占有市場,因此也列為我們的熱點技術。
“用戶對將數據遷移至云端頗有興趣,不過我并不認為企業在應用運供應商提供的API時忍受如何可能存在的風險,”Forrester調研公司的Reichman說道。在云存儲市場中,人們需要改善本地性能,降低額外的延遲并且增加應用安全性。
“而這些正是云網關的一些關鍵特性,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業應用云存儲,”他說。
云網關可以和其它產品整合或集成,并且一些供應商已經和備份、存儲虛擬化廠商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舉例來講,TwinStrata是Veeam和DataCore的合作伙伴,而StorSimple現在和微軟協作,問題在于許多用戶并不了解云網關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好處。
“我想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地應用云存儲技術,云網關最終會受到認可。我發現該技術被更多地集成整合并應用于云存儲設備,” ESG的資深分析師Terri McClure如是說。
一些行業內的專家期望在該理念成熟后,數據存儲供應商會將該功能內置在其陣列產品中。對于現場存儲系統而言,這樣可以無須任何中間步驟,可以更簡易地將云存儲服務視為額外一層存儲層。
“我認為唯一還沒有定論的是這應當是一家單獨的供應商所提供的一款獨立的產品,抑或只是其它產品的一項功能,”Forrester調查公司的Reichman說道。
造成網關產品接受緩慢的另一個因素在于提供產品的供應商仍處于起步階段。
“在被購買者實際認可之前,這些小型供應商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市場教育,以及建立一些有效的合作伙伴關系。”Reichman指出。
Taylor Higley是美國政府雇員聯合會(AFGE)信息服務部的總監,其最近部署了TwinStrata的CloudArray云網關。當被問及為何選擇TwinStrata的網關產品時,他的回答只有兩個字,“簡單”。
“實際上,它可以利用起廉價的亞馬遜的S3存儲,同時兼顧Veeam 備份和復制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他說,“TwinStrata兼顧了所有這些功能。”
基于對象的存儲
網絡附加存儲(NAS)并非處理文件存儲的唯一途徑,甚至很多時候并非是最佳途徑。
基于對象的存儲系統正在逐步受到更多的關注,并開始取代橫向擴展的NAS系統。基于對象的存儲可以無限擴展,并且不需要很多處理和高速網絡的支持,是公有和私有存儲云的理想基本構建模塊。
但其絕非完美的。對象存儲普遍地無法提供高性能并缺乏文件系統的標準,這使得用戶很難從某家對象存儲系統遷移到另一家。對象存儲同樣不適合頻繁變動的數據,并且較傳統數據存儲消耗更多的存儲空間。不過該技術使得大量數據塊的歸檔更為便宜,較高性能的NAS系統消耗更少的電耗,也節省更多的占地空間。
對象存儲使用唯一識別符來存取數據,而非物理地址。數據根據名稱和唯一識別符進行存取,這意味著存儲系統要讀取數據標簽和對象ID。這在一個單獨的全局命名空間、緩存一致性或高速網絡中是不必要的。
諸多傳統供應商和新興企業都在銷售對象存儲產品。傳統廠商的產品包括EMC的Atmos、DataDirect的Networks Web Object Scaler(WOS)、Dell的DX Object Storage、NetApp的StorageGrid和Rackspace的OpenStack;而新興企業的產品有Amplidata的AmpliStor、Basho的Riak、Caringo的CAStor、Cleversafe的Slicestor、Mezeo的Cloud Storage和Scality的Ring。
“對象存儲可以提供一個不共享的體系架構,其中每個節點和控制器無須獲悉每塊數據的實際位置,”來自劍橋Forrester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師Andrew Reichman說,“你可以進行更大范圍的擴展,從而降低成本。正如我們經常談到的PB級的數據存儲,就涉及到這樣的擴展性。”
對象存儲的特性——尤其是其擴展性,存儲位置無關性和可通過HTTP進行訪問——使得它非常適合于存儲云。標簽數據使得管理員可以定義策略,做到內置的多租戶、加密和服務回退機制。亞馬遜的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微軟的Azure以及Nirvanix的Cloud Storage采用的就是這樣基于對象存儲的云存儲。
對象存儲的其它用途還包括歸檔(尤其是對醫療影像的歸檔)和高達PB級別的文件存儲。
瑞士的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采用Amplidata將來自Montreux Jazz Festival,1967年開始的超過5千小時的影像進行數字化歸檔。該項目自兩年前開始,EPFL運營總監,Alexandre Delidais表示他無法在這種價位找到可以滿足這種需求的磁盤存儲系統。EPFL采購LTO磁帶來繼續其研究工作。
Delidais說到他過去一直在找一種存儲,可以擴展到PB級別、能耗較少、能夠較磁帶更快速地回存,并且滿足其預算要求。
“沒有能真正滿足這些要求的,”他說,“我們無法通過磁盤系統找到解決方案:磁盤價格過于昂貴,抑或是占用過多的能耗。”
Delidais在2010年找到了Amplidata AmpliStor。EPFL初期采購了1PB的存儲容量,并將其分布在兩地進行復制。Delidais表示通過這一數字化項目,他基本上完成了20%的存儲。
當然,還未有大量PB級別的數據部署,因此對象存儲畢竟不是主流。
“并不是許多采購者實際上要使用數百PB的存儲,”Forrester研究公司的Reichman說,“不過我認為從長期角度上是看好對象存儲的。這是文件存儲的更佳方式。”
云備份
云備份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項消費類的服務,而且十分重要的是——在遠程站點保存備份數據可以實現更完善的災難恢復。不過在企業內部有系列阻力妨礙云備份的普及。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種方式需要一個全新的備份方式以及一個基于云定制的備份應用。不過這一切正在改變,諸多主要備份軟件供應商現在都允許用戶直接備份到云端。
CommVault系統公司的Simpana讓用戶可以備份到任意支持REST協議的云供應商,比如亞馬遜、微軟的Azure,Nirvanix或Rackspace。Symantec公司的Backup Exec可以提供備份到Symantec云的功能,而其NetBackup中有選項可以備份到Nirvanix。EMC的Networker可以將備份數據遷移到EMC基于Atmos的云存儲服務中。
“這些廠商正在將這整套數據保護方式推向那些自身沒有第二個備份場地的用戶,”ESG的資深分析師Lauren Whitehouse說。
在傳統備份產品中集成云使得用戶可以創建在線磁盤備份的快速恢復,而無需通過磁帶拷貝離線數據。用戶現在可以簡便地應用云作為災難恢復實施的一種方式。當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