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數碼播放器的開發和評估
系統的評估
如何系統的評估一個系統,這是本文重點要論述的,需要評估一個系統,基本需求如下:
1. 足夠評估器材的聽音環境
2. 參考級別的器材
3. 正確的聽感,或者有正確聽感的行家,最好是錄音師
只有比較好的環境,才能進行器材的評估,大家都知道吵雜的環境,回音太大的聽音室,都不利于評估器材。如果對比的時候,沒有參考級的器材,都是自己DIY的器材,那么因為家里測試環境以及經驗的問題,比較難做到正確評估一個器材,器材都是講究搭配的,只有在合理搭配的情況下才能正確評價這個系統里面的一個設備。而因為HIFI很多的不確定性,造成很多HIFI器材比較“坑爹”,因此我們比較相信錄音器材的專業,以監聽音箱作為評估參考,同時輔助一些公認的名品進行對比測試,比如Prism sound ADA-8XR,真力8040A監聽喇叭,Barefoot MM27監聽喇叭,丹拿BM15A監聽喇叭,HIFI箱子有丹拿的C4 MKII和大小證據。另外,正確的聽感,才能正確評價一個系統。
比如一個喜歡膽機的客戶,喜歡高頻沒那么足的,說機器高頻有點飄,不耐聽;另外一個喜歡PMC聲音的客戶,同樣的機器卻嫌高頻不足,這樣說明每個人對聲音的要求都不一樣,如果單純聽某一兩個客戶的反饋,得到的信息好比盲人摸象。因此錄音師的引入,會對整個系統的聽感評價會有一個很正確的說法。一次在錄音室對比聽感,錄音師一耳朵就聽出來了,說人聲鑲邊了,而燒友卻認為聲音不錯,這就是很明顯的一個不同。錄音師天天在現場錄音,有比較正確的聽感評價,所以他們的評論更加客觀準確,監聽喇叭雖然不適合HIFI場合,但是基本不弄虛作假,也沒有太多的音染,因此一個專門銷售錄音設備的朋友就說,你的系統在監聽系統里面,聽出來的感覺干,就說明你的系統干,HIFI系統說了不算!當然,參考劉漢盛的文章來說,監聽的評價是系統的音質沒有問題,但在HIFI領域,需要增加一點音色作為產品的特色。比如大家說的“蓮”味,就說明Linn公司的聲音走向很明確。能做到這個地步,就說明產品成功了。
回頭再說說國內做這類產品為啥難登國際的大舞臺。這完全是一個心態問題。發展中國家,為了生存而工作,發達國家,為了興趣而工作,因此國外設計的產品用心,國內設計的產品大部分都是為了生存,因此不會精雕細琢。當然不乏一些有品牌積累的廠家歷時幾年出一個產品的,但畢竟是少數。因此選擇一個國內的產品,擦亮自己的眼睛,多對比,自己有了主意了,比聽別人忽悠強多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