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數碼播放器的開發和評估
另外,人耳的聽力記憶到底有多少時間?科學統計表明,6秒。這個參數在下面的如何評估那里會有引用。
正確的模型的建立和系統規劃
從上一節的描述中得知,如果要求一個系統“完美”,必須有正確的理論模型。然后根據這個理論模型進行詳細的系統規劃才有機會做好。數字音頻的理論基礎是奈奎斯特定理,這個定理證明,在進行模擬/數字信號的轉換過程中,當采樣頻率fs.max大于信號中最高頻率fmax的2倍時(fs.max》=2fmax),采樣之后的數字信號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號中的信息,從人耳聽力范圍是20-20000Hz這個數據來講,40KHz以上的采樣率就可以完美再現音頻信息,因此CD的格式根據這個人耳的“標準”就定義了下來,是44.1KHz/16bit。但是實際上經過一定訓練的人能輕松分辨16bit/44.1KHz的音樂和24bit/96KHz的音樂的區別。
這里引述百度知道的解釋:根據傅里葉定律,方波是由無窮多次正弦波組合而成的,用方波測試功放的頻率響應,比正弦波測試更代表實際音頻信號,更能反應功放器材的動態性能。目前采用正弦波的測試方法是不完善的,基本上只能反映其靜態素質,所以造成許多器材指標好、聽感不好的現象。由于方波響應未列入音頻檢測標準,所以許多貴價名機其聽感也不咋的。 所以有些有經驗的廠家就進行方波播放測試,并用示波器記錄波形,以作為系統性能的評估,如下圖:
400Hz方波的回放波形
這個是400Hz的方波,理論上16bit/44.1KHz無法完美重現其波形,結果就會出現振鈴。這個振鈴的出現是因為過采樣數字濾波器產生的,單純這樣評估,也不夠完美,并不能評估整個播放系統是否足夠好。因為在實際上,聽感是無法量化的的一個最重要的參數。
有個國外著名錄音師寫的詳細測評,里面提到:
· 硬盤導致聲音差異,溫氏機械硬盤比SSD聲音在測評的系統里面稍微好那么一點但兩者聲音基本一致;
· 線形電源比開關電源提升系統性能高達30%
· 交換機影響10%
· 網線影響大約20%
· 抓軌影響高達25%(文件比較完全一致的情況下)
從以上我們搜集的信息以及實際的對比測試的結果,我們基本認可該錄音師的評價結果。因此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做一個深入的系統分析以及系統規劃,如何才能把系統做得最好?一套好的系統需要注意什么?請參考劉漢盛《音響二十要》,這里不在引述。另外,《音響二十要》提到了很多名詞,可能以下會使用但并不進行解釋。
經過分析對比,系統的定位基本如下
· 系統電源必須干凈
· 儲存系統需要直接簡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