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D檢測原理
RSD檢測原理
表面等離子共振( surface p lasmon resonance, SPR)型免疫傳感器,是利用SPR技術作為檢測免疫分子間反應的一種光學免疫傳感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發生在介電常數不同的兩個介質界面上,是入射光的電磁波和金屬表面的自由電子形成的電荷密度波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種電荷密度振動。這種沿著金屬表面傳播的電荷密度波被稱為表面等離子體波( SPW) ,它在金屬內部的振幅是隨著與表面垂直方向呈指數衰減 。根據Mexwell方程,可以得到SPW的波矢Ksp :
式中εm 是金屬的介電常數,εa 是被測物的介電常數,ω為入射光的角頻率, c為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
速。當水平偏振的入射光通過一個棱鏡照射到金屬表面時,入射光波矢在X軸上的投影Kx :
εp為棱鏡介電常數,θ為入射角。如果入射光波矢在X 軸上的投影Kx 等于SPW的波矢Ksp ,入射光就
會在金屬表面引起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入射光的大部分能量被SPW吸收后轉化為熱量,使反射光能量
急劇下降,可在反射光譜上出現反射強度最低值(即共振峰) 。如果與金屬表面接觸介質的折射率或被
測物介電常數發生變化,共振峰的位置(共振角或共振波長)將發生改變,因此通過測定共振角或共振
波長變化,就可獲得被測物在界面上發生反應的信息 。在該原理基礎上,通過在等離子共振裝置反
應界面上修飾一層抗體分子,當抗原抗體識別后,共振峰的位置會發生位移,該位移的大小將反映固定
在金屬表面的生物分子的量,進而實現免疫分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