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tex-A15架構解析:探索強勁性能的秘密(三)
同一款處理器不同版本在耗電上一樣嗎?
NVIDIA在較早之前發布的SHIELD采用的是前面提到的Tegra 4處理器,這是NVIDIA的第四代Tegra處理器,和其他手機SoC芯片廠商有多款不同芯片供選擇不同的是,NVIDIA這幾年走的都是單芯片多型號路線,也就是把芯片單純按照頻率、GPU使能規模來劃分多個型號供客戶選擇。
SHIELD 采用的Tegra 4具體型號是T40,是Tegra 4的頂級性能版本,最高頻率設定為1.9GHz,GPU規模使能規模為72 core但是頻率多少并不清楚,Tegra 4 GPU的文檔有提到在672MHz時候的性能規格,但是這不代表T40的GPU就是這樣的規格。
不過手機顯然不會上這樣規格的Tegra 4,因為SHIELD的形制較大,可以塞進風扇輔助散熱,電池容量也可以支持這樣規格跑接近10小時的游戲,即使是旗艦級別手機的個頭只有它的三分之一不到。
NVIDIA提供的手機版Tegra 4型號為AP40,這個版本在多個方面做了精簡,例如T40有很多的I/O口,AP40只保留了必要的,溫控的策略也會有不同。
從一些廠商提供的消息,經過這些精簡后,AP40的TDP(熱設計功率,代表能讓設備低于結溫所需的散熱能力)從T40的8-10瓦降低到了3瓦級別,這相當降低到了1/3不到,變化非常大。
那么功率降低到這么多,性能是否會有大的下降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不同的廠商會采用不同的功耗控制策略。 一般在多核心同時高負荷工作下,手機的處理器工作速度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降低,從而把總的功耗降到較低的水平。
不過,單核心工作的時候,頻率的下降速度就會慢很多。而且大部分的情況下,CPU高負荷的往往是間歇性的,對于大部分的應用,實際的性能應該不會有什么影響。
CPU性能的重要性
Cortex-A15 相對于S600、S800、Cortex-A9、Cortex-A7 等“對手”來說優勢就是具備更強的單核心性能。在多線程程序并不十分普及的情況下,單核心性能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無論是手機還是我們的臺式機、筆記本電腦,日常的不少程序都采用單線程代碼。多線程程序的開發需要比較復雜的代碼編寫、經驗以及調試,而且很多任務并不容易做到并行化,因此經過很多年以后,實際上真正的多線程重負荷的程序即使在PC上也并不普遍,在移動平臺上就更少了。
除了一些專門用來燒機的軟件外,能讓多核尤其是四核手機老是處于跑滿狀態的應用可說是少之又少,更常見的情況是某些高計算負荷的任務讓四核沖起來一下就跑完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刷微博或者刷網頁的情況,里面包含很多圖文的信息,刷的時候速度快的處理器能夠很快地顯示出內容,而速度較慢的處理器則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刷完以后CPU總的占有率會驟然降低,之后都是一些單線程的程序讓個別內核處于較飽滿的負載狀態。
真正需要CPU高負荷的時間占總時間的比例很低,甚至連1%都遠遠不到,但是這個時間雖說很短,卻往往是影響用戶體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CPU的峰值性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此外,現在有一種趨勢,移動處理器面對的屏幕分辨率甚至普遍比筆記本電腦甚至臺式機更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