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英利正謀劃一個宏大的電商戰略:3年1500億

英利正謀劃一個宏大的電商戰略:3年1500億

作者: 時間:2013-12-24 來源:新浪科技 收藏

  傳統企業紛紛跨界進軍集團也不甘落后。這家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產品制造商正謀劃著一個宏大的戰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3096.htm

  12月19日,集團在其第四屆供應商年會上首次公布了籌劃多年的戰略,即通過一個名為“全球網絡采購平臺”的電子商務平臺,整合上下游資源,為全球各地的中小光伏企業提供服務。

  集團采購總監馬艷稱,這個平臺未來將能夠提供原材料供應與銷售、技術與管理打包服務、廠房產線設計與建設、OEM(原始設備制造商)加工與外包等服務。根據計劃,2014年6月,全球網絡采購平臺將正式搭建完成。英利的目標是,到2016年,該平臺的規模達到2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00億元人民幣。“事實上今年這個平臺已經做了幾單生意了,掙了100多萬美元。”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說,“未來,這個平臺的規模將會超過主業(光伏產品制造)。”

  跨界

  在保定電谷國際酒店電谷堂的大屏幕上,“咱們的夢,就在眼前”八個大字十分醒目。這是苗連生為這次年會所定的主題。

  數百位來自全球的供應商代表齊聚于此參加英利組織的第四屆供應商年會。在苗連生看來,光伏行業的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即將來臨。

  跟往屆年會不同的是,此次年會英利首次當著數百家供應商代表的面對外宣布英利將正式進軍電商領域。苗連生稱英利的電商平臺為“全球網絡采購平臺”。

  英利跨界進軍電商領域的舉措讓不少供應商不能理解。一位參與此次會議的供應商感慨稱,由制造業轉去做電子商務,這個跨度真的有點大。

  事實上,苗連生早在三年前就已經開始籌劃“跨界”了。2010年,通過成功贊助南非世界杯,英利迅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尤其是在歐美,大家都知道在太陽能領域有個叫英利的公司。”苗連生在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時說。

  當時光伏行業剛經歷經濟危機以及歐洲各國削減政府補貼等不利因素影響,正處于“寒冬”時期,各大行業巨頭均出現巨額虧損。

  2011年,英利集團旗下美國上市公司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虧損約32億元;2012年的虧損也在30億元左右;2013年第三季度虧損3850萬美元(約2.34億人民幣)。

  但品牌知名度的迅速提升讓苗連生開始“尋思”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于是,一個整合全球資源的想法開始涌現。

  不過苗連生明白,若想具備這個整合能力,英利除了具備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外,還必須保持領先的市場地位。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連續虧損的情況下,英利非但沒有放慢腳步,反而加快了出貨的力度。

  2011年,英利的出貨量為1.6GW(10億瓦特),同比增長51.1%;2012年的出貨量約2.3GW,同比增長43.2%;預計2013年出貨量達到3.2-3.3GW。

  目前,英利已經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光伏企業。苗連生說,在“寒冬”中逆勢加大出貨量,目的是為了今后能夠有更好的布局。

  出貨量全球老大的地位加上品牌知名度的上升讓英利在世界范圍內擁有了一定的號召力,這正是全球網絡采購平臺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苗連生認為,未來光伏行業將會很快復蘇,新興市場將會產生大量的從事這個行業的中小企業,它們缺乏原材料、缺乏技術、缺乏經驗等。“小企業去跟大的原料廠很難談下價格來,但英利可以。英利可以從全球的原料大廠手中采購原料,然后分配給各個中小企業,這種模式是可行的。”苗連生說。

  2012年底,英利正式對內提出了要建立全球網絡采購平臺的概念,并在2013年初專門成立了項目考察調研小組。今年9月份,該平臺的網站正式上線。

  如今,英利的這個平臺已經具備了材料買賣功能。英利集團采購總監馬艷透露,到2014年6月份,平臺的各種功能都將交付使用。

  模式

  苗連生告訴經濟觀察報,全球網絡采購平臺在2014~2015年還是處于整合發展期,這個時期主要的任務還是推廣,解決上下游客戶資源的需求。2016年之后,將會進入成熟期,屆時金融杠桿、原材料、市場等都能夠緊密聯系在一起。

  馬艷稱,經過計算,到2016年,英利的全球網絡采購平臺實現累計交易額將達到250.2億美元(約1500億元人民幣),覆蓋上下游30余個行業。

  這個采購平臺也是光伏行業內第一家提供原材料、技術、管理打包定制化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

  苗連生稱,英利的這個電商模式與其他的電商是不一樣的。英利不僅是這個平臺的搭建者,還是這個平臺的運營者和參與者。“這個平臺從里到外都是英利自己在操作,也有自己的物流公司,我們不僅搭臺,還唱戲。”苗連生說,“總的來說,我們走的會更加穩健。”

  一個業內的共識是,今后的兩三年全球光伏產業將出現大幅增長,主流市場如歐美市場的比重會大幅下降,新興市場的比重則會大幅上升。

  全球知名市場調研公司IHS斷言,歐洲在全球光伏產業內的比例在2014年將由2012年的57%降至29%,同時亞洲市場所占的比例將在明年由2012年的29%猛增至48%。

  “歐美市場以外的新興市場增長速度遠高于傳統市場。僅一個日本市場,去年才30兆瓦,今年就達到了300兆瓦。”英利首席戰略官王亦逾稱。

  在新興市場,未來勢必會興起一大批從事太陽能光伏行業的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被稱之為衛星工廠,它們的生存面臨著諸多困難。例如,生產經驗不足、技術競爭力差、原材料采購困難、采購成本高等。

  基于此,英利的模式是,利用其全球網絡采購平臺,從大型原材料供應商手中采購大宗原材料放在平臺上售賣,衛星工廠則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買走自己需要的原材料。“由于我們采購的量大,能夠跟大的原料供應商談下價格來,然后再以稍貴的價格賣給那些衛星工廠。對它們而言,也買到了相對便宜的原料。”苗連生說。

  不過,英利并不局限于原材料采購。事實上,在這個全球網絡采購平臺上,衛星工廠還能夠購買原材料設備、技術、OEM甚至是定制化工廠等。

  事實上,英利的全球網絡采購平臺的業務實際上已經有了訂單。在北非,英利承接了一個光伏電站項目。該項目從設計、設備、施工、交付均由英利負責。

  苗連生不愿意透露更多的細節。他表示,這種類似于EPC的總包業務在英利未來還會更多,都可通過這個平臺來實現。

  底氣

  苗連生坦言英利不怕競爭。在他看來,整個行業里除了英利,沒有哪家企業擁有建立這個全球網絡采購平臺的能力。“這需要全球性的品牌、全球化的隊伍以及相應的市場地位,這些一樣都少不了。”苗連生說。

  對于全球網絡采購平臺的優勢,英利向數百位供應商代表給出的答案是位居全球首位的發貨量、五大生產基地、17個省級分公司、遍布各大洲的17家海外分、子公司以及兩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

  一位參會的供應商稱,這些優勢都是英利的硬件條件,最重要的可能還是整個光伏市場在未來幾年的大發展,足以支撐采購平臺的運轉。

  目前,在歐洲市場,幾大主要的太陽能發電國家的普遍電價大概在0.2歐左右。“這個價格其實意味著已經不需要政府補貼了。”王亦逾說。

  權威數據顯示,到2014年,全球將有75%的國家不再需要政府補貼,整個光伏市場將真正進入平價上網時代。

  IHS最新發布的季度報告顯示,到2014年,全球的太陽能設備安裝量將達到41GW。2013年預計在35GW左右。

  英利預計,2014年北非、拉美、東南亞和國內市場安裝量將大幅提高。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和歐洲市場將占據全球安裝量的42%;美國和日本則將占據30%;新興市場將占28%。

  新興市場中,拉丁美洲、非洲、東南亞和印度將成為主要的增長點,將分別占據全球安裝量的7%、9%、3%和4%。

  “英利豐富的國內建廠經驗和技術支持、設備及原材料供應、融資服務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入市支持。”馬艷說。而在國內市場,2013年國內光伏裝機容量有望達到8GW,到“十二五”末則有望達到35GW。

  另外,隨著未來全球光伏市場安裝量的增加,光伏行業的采購金額也將隨著大幅上漲。“以目前全球光伏市場的增速計算,未來三年,全球網絡采購平臺交易額將以50%的速度遞增。”馬艷說。

  英利的統計顯示,2014年,全球光伏行業的采購額預計將達到418億美元,其中英利為24.2億美元;2015年全球為399億美元,英利為37億美元;2016年全球預計514億美元,英利為43.3億美元。

  英利的目標是,未來三年,在全球光伏市場采購總額中,除英利自身采購外,全球網絡采購平臺能夠占10%。“這個目標很容易就能實現。英利自己就有了10%,加上世界其他市場再占個10%,很容易達到250億美元這個目標。”苗連生說。



關鍵詞: 英利 電商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