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補”疊加春節旺季,推動中國手機市場開年延續同比增長趨勢
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在“國補”政策疊加春節銷售旺季的共同推動下,同比增長3.3%,達到7,160萬部,延續了過去五個季度的增長趨勢,但是增幅低于IDC預期。“國補”政策未能更有效地推動市場需求的增長,Android市場中更多價位段的產品可以進入到“國補”行列中,因此市場表現相對更好,同比增長5.3%;iOS市場依然面臨較大內外壓力,第一季度同比繼續下降9.0%。隨著國際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環境面臨著強勁挑戰,即使“國補”政策未來做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調整,但2025年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仍需應對更大壓力。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市場表現
Xiaomi
自2015年第三季度,時隔近10年,再次重登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的位置,出貨量連續七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Xiaomi在“國補”政策下獲益最為明顯,第一季度在頭部廠商中同比增幅最大。依靠15系列的成功,Xiaomi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站穩腳跟,份額穩定在第三位。
Huawei
一季度市場份額18.0%,位居第二,出貨量保持穩步恢復。Huawei繼續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新形態的折疊屏Pura X系列帶來全新硬件使用體驗的同時,作為第一個全部預裝HarmonyOS Next的產品,代表著Huawei今年全力推動鴻蒙生態的決心。隨著旗艦產品供貨逐漸穩定,中低端產品也開始使用國產芯片,Huawei已可以滿足更多市場需求。
OPPO
延續上季度反彈趨勢,出貨量同比增幅達3.3%,上升到國內市場第三位。Find X8系列繼續暢銷,全新折疊屏Find N5系列幫助OPPO在1000美元以上市場同比增幅達到三位數。依靠Reno系列與子品牌Oneplus Ace系列,OPPO在300-500美元中端市場位居第一。產品策略調整成功,Color OS也成為提升消費者使用體驗的重要加分項。
vivo
在第一季度主要借助“國補”政策清理渠道庫存,出貨量數據明顯少于實際銷售數據,減輕渠道負擔,輕裝上陣,為下一季度覆蓋多個價位段的新品集中上市做好準備。但出貨量依然保持2.3%的同比增長,并且在200-300美元市場保持份額第一。今年是vivo成立30周年,未來將發揮在手機和AI上的優勢,與MR頭顯與人型家用機器人深度融合,推動整個智能硬件行業的發展。
Apple
是TOP5廠商中唯一同比下降的品牌。外部由于“國補”政策要求限制,最暢銷的Pro&Pro Max機型難以參與其中;內部仍然在進行渠道政策調整導致Apple的市場表現難有改善。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和宏觀經濟的波動將導致Apple在中國市場面臨更大壓力。
折疊屏手機市場回暖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達到284萬臺,同比增長53.1%,繼上個季度在近兩年首次同比下降以后,市場表現有所回暖。但是這個好轉主要來自于產品節奏的變化:華為Mate X6系列相比上一代產品上市時間的推后導致出貨高峰后延,以及OPPO時隔一年多以后重新發布折疊屏產品。市場需求并無更明顯的改善。折疊屏市場今年依然會處于一個調整觀望階段。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Huawei憑借全面的產品形態市場份額超過四分之三;Honor在折疊屏手機市場保持第二位,份額9.1%,產品力獲得消費者認可; OPPO憑借全新輕薄大折疊Find N5系列重返市場第三位,市場份額7.1%;Xiaomi和Samsung分別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市場份額接近。
郭天翔 IDC中國研究經理
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指出,年初大家對于“國補”政策寄予厚望,希望可以明顯拉動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需求。不過“國補”政策在推行初期雖一度點燃市場熱情,但隨著時間推移,因補貼力度有限、落地執行存在梗阻等問題,市場拉動效果逐漸式微,遠不及預期。與此同時,2025 年智能手機市場還會面臨成本持續走高的困境,疊加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持謹慎態度,消費信心與購買力顯著下滑等挑戰。在此背景下,1500-2500 元價格區間的性價比產品,成為手機廠商今年競爭與投入的核心戰場。無論是深耕國內市場,還是拓展海外版圖,廠商唯有立足自身,聚焦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打造兼具差異化優勢與高吸引力的優質產品,并合理把控價格,才能突破外部環境制約,激發消費者主動消費意愿,實現品牌與市場的雙向奔赴。
免責聲明
本文中的內容和數據均來源于IDC所發布的報告,所有內容及數據均為我公司所有。未經IDC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刊登、發表或引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