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緊張局勢下仍同比增長1.5%
盡管2025年第一季度表現良好,但當前中美貿易戰和關稅波動仍引發對2025年市場的擔憂。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最新《全球季度手機跟蹤報告》初步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1Q25)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5%,達到3.049億部,市場表現符合 IDC 預測,廠商們為應對美國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收關稅增加了產量。
IDC終端設備研究副總裁Francisco Jeronimo表示,面對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以及美國大幅提高從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的潛在威脅,廠商們在2025年第一季度戰略性地加快了生產進度,并提前大量出貨,尤其是面向關鍵的美國市場。這種供應端的激增旨在減輕潛在成本增加和供應中斷的風險,使得第一季度的出貨量超過了基于潛在消費需求所預期的水平。
IDC 全球終端設備研究副總裁Ryan Reith認為,美國政府近期暫停對中國進口智能手機征收關稅,這為美國企業提供了暫時的喘息空間。然而,在關稅持續波動的情況下,美國企業對中國供應鏈的高度依賴依然存在,這使得未來規劃充滿挑戰,許多公司在做出重要決策時面臨著高度不確定性。目前,美國智能手機品牌應充分利用關稅豁免期,盡可能增加生產和出貨量。但另一方面,經濟的不確定性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抑制消費者需求。
2025年第一季度
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市場表現
在全球范圍內,大部分頭部智能手機廠商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了同比增長。得益于中國政府去年推出,并于今年1月擴展到智能手機領域的補貼政策,中國廠商們在國內市場表現突出。
主要廠商表現如下:
● 三星憑借Galaxy S25高端機型以及Galaxy A系列(特別是最新的Galaxy A36和A56,它們以更親民的價格提供AI功能)在中端市場的持續成功,重新奪回市場第一的位置。
● 蘋果的第一季度出貨量創歷史新高,一方面是為了避免關稅在美國市場進行提前備貨;另一方面也向其他地區大量發貨,因為渠道商擔心供應鏈中斷會導致庫存短缺和價格上漲。不過,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繼續下滑,因為其Pro系列產品不在中國政府補貼政策范圍內。
● 小米的增長主要依靠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這對其中端產品的銷售產生了積極影響,推動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明顯增長。
● 盡管OPPO在國際市場面臨較大競爭壓力,但是依靠在中國市場的持續增長重新奪回了全球第四的位置。
● vivo同比增長 6.3%,除了得益于中國的補貼政策,在國際市場依靠中低端產品的推動表現強勁。
2025年第一季度
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市場表現
2025年第一季度(1Q25)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在“國補”政策疊加春節銷售旺季的拉動下,同比增長3.3%,達到7,160萬部,延續過去五個季度的增長趨勢,但是增幅低于IDC預期。“國補”政策未能更有效地推動市場需求的增長。隨著國際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環境面臨著強勁挑戰,即使“國補”政策未來做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調整,2025年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仍需應對更大壓力。
文中圖表注釋:
● 數據為初步數據,存在變化的可能。
● 公司出貨量為品牌設備出貨量,不包括所有供應商的OEM銷售。
● “公司”代表所有作為子公司擁有和運營的品牌的當前母公司(或控股公司)。
● 數據不包括翻新設備。
免責聲明
本文中的內容和數據均來源于IDC所發布的報告,所有內容及數據均為我公司所有。未經IDC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刊登、發表或引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