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25:AI 驅動型智能移動出行的未來正在形成
隨著全球城市化繼續呈上升趨勢,交通擁堵、車禍頻發、車用碳排放高已成為現代社會交通部門的三大問題。雖然電動汽車 (EV) 可以減少碳排放,并使未來移動出行的概念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電氣化”并不是解決交通問題的唯一方法。所謂的“未來移動出行”涉及重新思考我們的出行方式,而不僅僅是改變我們使用的電力類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4/469214.htm如果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習慣從未真正改變,那么一種交通方式就足夠了。然而,人類總是作為個體和社區進化和適應。無論是外出吃點快餐、送孩子上學、在酒吧社交,還是帶全家人去機場,我們的生活都充滿了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在大都市地區之外,一兩輛車可能仍然足夠,但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傳統和過時的交通方式需要讓位于更通用、更靈活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未來的移動出行不僅僅是購買電動汽車,甚至是遙遠未來的“飛行汽車”。它涉及智能汽車、車聯網 (V2X) 通信和移動即服務 (MaaS) 等技術將如何發展。臺灣可以在這種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抓住哪些機會?
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和中國臺灣供應鏈的機遇
為了解決交通擁堵和減少事故,智能車輛至關重要。使用各種傳感器收集環境信息,計算機可以協助做出決策。這是當前自動駕駛技術中已經看到的功能。市場上的大多數新車現在都配備了 2 級自動駕駛輔助(也稱為部分駕駛自動化)。這個級別涉及使用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 (ADAS),有助于緩解駕駛員疲勞。與此同時,許多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巨頭開始測試更高級的 3 級和 4 級自動駕駛功能。
為了進一步發展智能汽車,必須同時推進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的核心在于傳感器和計算能力,而智能座艙旨在增強人機交互并改善車內體驗,以響應新的駕駛行為。
自動駕駛所需的硬件包括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紅外和超聲波傳感器等傳感器。車輛的車載計算機還需要更強大的處理器內核。在軟件方面,強大的地圖系統、AI 算法和廣泛的駕駛數據至關重要。此外,為了與計算機進行有效通信,智能車輛必須配備觸摸屏和語音識別功能等接口。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最大的挑戰仍然來自軟件,”TrendForce 集邦咨詢分析師 Caroline Chen 說。她指出,目前,歐美汽車制造商嚴重依賴一級供應商提供軟件,導致軟硬件集成不佳。相反,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發展速度快,在自動駕駛和信息娛樂技術方面已經超過歐美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汽車制造商長期以來一直專注于車輛傳動系統(發動機、變速器、駕駛體驗),但隨著自動駕駛能力的進步——預計到 2025 年將廣泛采用 3 級自動駕駛——強調車內信息和娛樂等智能座艙功能的汽車品牌將吸引更多購車者的關注。
總體而言,雖然中國臺灣沒有國際汽車巨頭或一級供應商,但位于島上的公司在智能汽車行業的許多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汽車顯示器和傳感技術方面。中國臺灣公司一直位于一級供應商的采購清單上。他們制造相機鏡頭、雷達發射器和超聲波傳感器等組件。汽車顯示器尤其引人注目,因為臺灣的顯示面板制造商是高端電動汽車 EV 的主要供應商。
在軟件方面,中國臺灣公司發現進入市場更具挑戰性。在全球范圍內,只有少數主要參與者主導著自動駕駛軟件市場。至于地圖繪制相關軟件,這個市場主要由專門從事該領域的本地公司占據,相對不受涉及國際供應鏈問題的影響。
未來幾年,主要挑戰之一可能不是技術,而是地緣政治。為了應對美國和中國之間持續的緊張關系,許多中國臺灣公司已經將其生產基地轉移到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等國家,以減輕與依賴單一市場相關的風險。2025 年 4 月,臺北將舉辦 360° Mobility Mega Show,屆時將展示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和智能移動生態系統的各種解決方案。該活動旨在全面概述臺灣汽車電子行業的最新發展。
V2X:從個人車輛智能轉向集成智能交通
自動駕駛的發展不僅局限于車內技術;同樣重要的是外部連接,稱為“車聯網”或 V2X。這項技術使車輛能夠通過互聯網與外界連接。例如:
V2V(車對車):車輛之間交換信息。例如,沃爾沃的“濕滑路面警報”功能會在汽車檢測到濕滑路況時通知尾隨車輛。
V2I(車輛到基礎設施):智能交通信號燈根據交通流量動態調整信號燈序列,以提高交通效率。
V2P(車對行人):車輛與行人的移動設備通信,以發出警告并防止事故。
此外,一些國家正在測試智能高速公路,卡車可以列隊行駛。通過 V2X 通信,物流車輛可以在保持穩定速度和距離的同時自動相互跟隨,降低油耗并提高道路安全性,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駕駛員疲勞。這些外部車輛數據連接統稱為 V2X 網絡。
基于相同的概念,我們甚至可以設想一個未來,高速公路上的所有汽車都可以相互通信,了解彼此的目的地。然后,計算機可以協調每輛車的最佳車道和速度,最終實現零事故和零擁堵的理想。
然而,V2X 技術成為現實的夢想仍然遙不可及。“首先,基礎設施成本很高,需要額外的道路和車輛設備,”Chen 解釋說。“許多國家仍處于示范和測試階段,迄今為止最先進的實施僅限于根據非高峰交通流量調整時間的智能交通信號。
目前,V2X 網絡沒有統一的通信標準,DSRC 和 C-V2X 仍在競爭。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V2X 的廣泛采用將受到限制。此外,在不同汽車制造商之間開發可互作的數據傳輸技術也是一項挑戰。缺乏互作性將當前的 V2X 功能限制在相同品牌的車輛上。
另一個重大障礙與駕駛習慣的社會和文化差異有關,這會極大地影響 V2X 應用程序的有效性。例如,沃爾沃的濕滑道路警報在雪地運行良好。當駕駛員檢測到濕滑情況時,他們會啟動危險信號燈,附近的沃爾沃車輛會收到警告。然而,當此功能在臺灣引入時,危險信號燈經常用于路邊停車和突然停車,導致許多誤報。因此,許多驅動程序完全禁用了該功能。因此,V2X 應用程序需要適應當地的駕駛習慣和條件才能真正有效。
公平地說,V2X 技術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雖然這一愿景清晰可行,但要實現這一愿景,需要各國之間和不同汽車制造商之間的廣泛合作。
MaaS:跨行業整合的挑戰
以互聯汽車為前提,未來移動出行的更廣泛愿景旨在擴展到“移動即服務”或 MaaS,這是一種無縫的集成交通系統,允許用戶通過單一平臺規劃和執行所有旅程。這個概念不僅包括汽車,還包括自行車、踏板車、摩托車、公共汽車、有軌電車、船只和飛機。總體而言,MaaS 的目標是整合所有移動需求,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
例如,如果我們需要從臺北出差到高雄,我們通常需要多種交通方式。理想的 MaaS 解決方案將允許我們預訂從家到高鐵站的出租車,購買高鐵票,并在高雄安排換乘票。它還可以在需要時提供替代選項,例如 YouBike 或共享滑板車。如果我們需要自己開車,MaaS 服務可以提供有關停車場、加油站、充電站或短期汽車租賃服務的信息。
根據 Gartner 的分析,MaaS 行業的市場價值預計將從 2018 年的 420 億美元大幅上升到 2026 年的 3720 億美元。這種增長是由車輛和運輸設施的日益智能化推動的,它們可以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移動服務。
然而,MaaS 的發展并不像預期的那樣順利。2023 年,芬蘭公司 MaaS Global 宣布破產,該公司一直是推廣 MaaS 服務的全球領導者。這一事件為這個行業敲響了警鐘。要推出全面的 MaaS 解決方案,需要精確集成大量數據,并需要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在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樣化和多方位的移動服務
移動出行的未來可能超出我們最瘋狂的夢想。交通方式不僅會變得更智能,而且會變得更加通用,甚至能夠飛行。隨著無人機和電池供電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動垂直起降 (eVTOL) 飛機等低空飛行器的發展近年來取得了快速進展。例如,韓國和中國大陸已經測試了空中出租車和空中救護車。然而,這些技術的更廣泛實施仍然受到法規、基礎設施和安全標準的阻礙。
今年早些時候,一家美國初創公司成功測試了一種能夠垂直起飛的飛行汽車,使其能夠飛越車流,然后降落以繼續駕駛。可以理解的是,監管機構對從街道上起飛的車輛持謹慎態度。eVTOL 飛機和飛行汽車仍處于測試階段,只有少數公司開始初步試運行。盡管如此,這些創新的未來看起來充滿希望。
在短期內,智能汽車將繼續在未來的移動出行中發揮關鍵作用。憑借增強的連接性和自動駕駛能力,這些車輛有望使交通更安全、更方便。然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向前發展將需要更強大的 AI 系統,以及政府在數據集成和通信協議標準化方面的重要合作。
這個邁向智能交通和未來移動出行的過渡期為中國臺灣帶來了許多機會。除了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外,中國臺灣還可以通過加強車輛認證流程和擴大生產來加強其在國際汽車供應鏈中的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