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編輯觀點 > 后貿易時代,國產半導體行業如何突圍困局?

后貿易時代,國產半導體行業如何突圍困局?

作者:陳玲麗 時間:2025-04-08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上周三,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進口商品征收全面;隨后周五,中國政府宣布對美國采取反制措施,對所有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征34%的。美國股市連續第二天遭受重創,三大指數均錄得2020年3月以來最大兩日跌幅以及最大周線跌幅,道瓊斯指數一周累計重挫7.86%,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下跌10.02%,標準普爾指數累跌9.0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4/469151.htm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美國七大科技企業(Magnificent 7)累計下跌10.42%,其中英偉達累跌14.01%、蘋果累跌13.55%、Meta累跌12.49%、亞馬遜累跌11.27%、特斯拉累跌9.15%、谷歌累跌5.66%、微軟累跌5.01%。

640.png

美股連續暴跌后,特朗普在其個人社交媒體平臺發帖,喊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立馬降息,不過鮑威爾回應表示在問題上,調整貨幣政策“為時過早”,并且稱特朗普加征關稅的幅度遠超預期。由于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預計美國進口商品價格將飆升,通脹壓力“雪上加霜”,這將迫使美聯儲將利率水平維持在相對高位。

后貿易時代來臨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所有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針對主要貿易伙伴及貿易逆差大國差異化的加征,其中中國34%、歐盟20%、英國、巴西、澳大利亞、新加坡等10%、泰國36%、柬埔寨49%、越南46%、印尼32%、印度26%、韓國25%、日本24%...... 

此外,該政策的一項關鍵條款允許在產品價值至少20%來自美國制造的零部件的情況下降低關稅。 從價稅率僅適用于進口產品中的非美國成分,前提是該成分符合20%的美國原產門檻,而“美國成分”是指在國內完全生產或大量加工的部件。

特朗普政府的這次“對等關稅”政策,可以說是過去八十年來最具破壞性的貿易措施。就連印度洋上只有企鵝居住的無人島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也被美國納入了征稅清單,從二戰結束以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廣泛的,針對全球范圍大幅度提高關稅的舉措。

本輪關稅加征深度與廣度或超過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而言,疊加既有20%關稅后,特朗普2.0時期加征稅率將升至54%。相較于此前以貨品清單為單位、分批次加征10%-25%關稅的模式,此次政策形成“基準關稅普漲+差異化加征+戰略行業定向打擊”三重壓力。同時,東南亞多國轉口通道同步受阻,企業傳統避稅路徑或嚴重受阻。

過去幾年,越南積極尋求從跨國公司那里吸引資金,試圖打造一個“區域工廠”,目前已經有英特爾、蘋果和三星等巨頭的落地。去年,越南對美的貿易順差達到了1235億美元,僅次于中國和墨西哥,高居全球第三。而在所有外貿品中,電子產品是越南對美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640.jpeg

越南作為一個依賴出口的工業生產中心,其去年對美出口額達1420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近30%。如果特朗普新關稅政策落地,其電子產品出口成長成長幅度可能會只剩下15%-20%。因此,越南正與美國進行“零關稅”的磋商,并邀請特朗普訪越討論并簽署雙邊協議,以落實零關稅承諾。

中國商務部表示,美方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并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4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之前,貨物已從啟運地啟運,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時進口的,不加征此次加征的關稅。

同日,商務部發布2025年第18號公告,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發布第21號公告,將16家美涉軍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發布2025年第7號公告,將11家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并采取禁止其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禁止其在中國境內新增投資等兩項措施。

最新消息4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如果中國不在4月8日前撤回34%的關稅,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商品再額外加征50%關稅,這一威脅將特朗普自2017年上任以來對華累計關稅稅率推升至史無前例的104%。4月8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方威脅升級對華關稅發表談話,如果美方升級關稅措施落地,中方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行業的影響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出口量達2981.3億塊,同比增長11.7%,出口額達1595.5億美元,同比增長17.4%;而進口量達5492.6億塊,同比增長14.6%,而進口額達3857.9億美元,同比增長10.5%。由此可見,雖然中國產業在增長,但對海外的依賴仍然沒降低太多。

這是因為國內目前向海外出口的,大多以成熟為主,而先進芯片和海外水平有一定距離,所以仍需要從海外進口大量的先進芯片,導致進口金額持續增加。這一數據體現了中國對高端產品持續旺盛的需求,以及在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由于已經連續多年位列我國進口商品金額首位,因此貿易環境變化勢必對我國產業產生一定影響。

具體來看,越南是中國集成電路較為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2024年對越南出口達164.8億美元,同比增長56%,創年度出口額新高;而進口份額接近六成來自臺灣地區和韓國,美國雖然在芯片設計領域占據半壁江山,但在中國芯片進口排名中僅排第7名,進口金額為117億美元左右,占比雖然只有3%,增長率卻高達41.9%。

中美貿易戰初期,中國部分商品通過東南亞轉口至美國以規避關稅,切斷“影子供應鏈”,遏制中業鏈延伸才是美對東南亞諸國施加高關稅的根本目的,其核心目標并非僅針對東南亞自身,而是試圖切斷中國通過東南亞“繞道出口”的路徑,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影響力。

美國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越南輸美商品中約30%涉及中國轉口。越南將被征收46%的對等關稅,這是特朗普等關稅清單中最高的稅率之一,尤其對于此前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的企業而言,關稅稅率反而更高了,其中果鏈企業無疑是最“受傷”的。目前,蘋果的供應商中,美國工廠僅僅占5.5%,其余94.5%都分布在世界各地。

640-2.png

2024年-2025年美國對我國半導體行業相關產品連續加征關稅

自2024年開始,美國持續對我國半導體產品加征關稅:2024年9月,美國根據301條款對我國的14大類共389個產品類目加征了25%-100%的關稅;而特朗普執政后,截至2025年4月累計對華加征20%關稅。在多次關稅政策的累加下,目前美國要向中國半導體相關產品最多征收70%的關稅。此次半導體行業暫時在豁免范圍內,不受本輪美國對華加征34%關稅影響,但70%的最高關稅程度也遠超正常范圍。

盡管特朗普將半導體排除在他的征稅名單之外,但半導體仍然是和“對等”關稅連在一起討論最多的產業之一。但這種豁免恐怕也難以持久,特朗普此前曾表示將在不久后對外國生產的芯片進一步加征關稅;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接受采訪時也宣稱,半導體沒有被包括在特朗普2日宣布的10%全面基準關稅或個別對等關稅中,“但之后將成為課稅的目標”。援引白宮高級官員,半導體很可能將成為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232條款課征關稅的項目,該條款授權在進口商品威脅國家安全時展開調查并課稅。

當下,美國直接進口的芯片可免關稅,但多數芯片都是間接進口的。現代半導體行業的分工比較細,晶圓制造和封測是分開在不同地區的不同工廠進行的,芯片通常先在海外完成制造、封裝,接著被裝入運往全球各地的電子產品之中,其中也包括運往美國的產品。甚至許多美國本土制造的芯片,也會被送往中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或東南亞進行最終組裝,之后再出口給終端客戶。

半導體產品廣泛存在于不斷擴充的消費商品清單里,而芯片制造商及其客戶預期價格上升會致使消費需求變弱,整個供應鏈可能會迎來一波訂單取消的浪潮,這種情況與2020年新冠疫情封鎖期間頗為相似。消費電子產品受到的沖擊可能最為嚴重,而且關稅還會提高英偉達緊俏的人工智能服務器的成本,這可能會讓整個行業第二季度的利潤預期受到質疑。

640-3.png

2024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關鍵半導體產品進口額及占比

· 我國從美國進口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器件主要以加工貿易為主,來料加工貿易由外商提供原材料,國內企業僅收取加工費,產品出口也由外商負責銷售。即使加征34%的關稅對國內加工企業影響不大,但外商有可能因關稅成本增加而減少在華訂單,或者考慮到關稅因素調整全球供應鏈布局將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從而影響外商在華投資。

· 而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的進口以前道制造設備為主,從美國進口的比例達到12.7%,因此34%的關稅可能會影響部分尚未完成半導體設備購置的國內代工廠,以及經營美國半導體設備業務的二手設備廠商。

由于我國的關稅反制措施目前未對半導體行業進行豁免,且措施規定此次加征的關稅不享受稅收減免政策,因此會對我國從美國進口集成電路和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產品帶來一定的影響,直接增加了我國依賴美國集成電路供應鏈的相關企業成本,但由于從美國進口半導體產品的總金額不大,因此對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影響有限。

重要的是,即便美國通過關稅抬高了外國芯片的價格,這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吸引芯片企業轉而在美國建廠也是一個問題。不僅在美國建芯片廠的成本大概是亞洲國家和地區的2倍,而且對于企業關心的其他問題,特朗普的關稅,恰恰可能帶來相反的效果。據統計,企業在作出決定前一般會評估多達500個因素,在評估工廠新建地點都會慎之又慎,關稅不會是唯一的考慮因素。

半導體全產業鏈替代進一步加速

回顧2018年關稅落地后中國對美出口增速從11.3%降至2019年的-12.5%,凈出口對GDP貢獻率經歷從-8.7%到12.3%的V型修復,國內企業通過產能外遷、市場多元化耗時約一年完成調整。關稅戰的本質是技術話語權之爭,中國企業的應對之策應是以“市場破局”實現“技術破壁”。

對于半導體產業鏈來說,晶圓制造可謂是核心環節,而在這個環節當中,半導體設備又是必不可少的重中之重,我國對于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科磊、泰瑞達等美國頭部半導體設備制造商的設備依然有著相對較高的需求。雖然從海關的數據來看,2024年中國直接進口自美國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及零部件金額僅有約為45億美元,但實際上這些美系半導體設備商并不會只是從美國出口到中國,他們在美國以外都擁有相關半導體設備組裝廠。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照中國的原產地認定規則,如果相關半導體設備的關鍵子系統的原產地是美國,且在整個設備當中占比超過70%,即該設備在組裝地未能實現≥30%的增值,其原產地可能仍會被認定為美國。我國從美國進口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主要以一般貿易為主,由于34%的加征關稅無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會直接增加部分我國半導體制造、封裝在建產線的供應鏈成本,但也會間接推進我國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的國產替代進度。

同時,這些美系設備商還需要遵守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相關設備無法對華出口。以前中國半導體設備很難進入產線,難以突破市場壁壘。而到2024年底,中國67%半導體設備已經來自大陸供應商,而到2025年底可能突破75%、甚至到80%。如果美國施壓西方陣營不賣半導體設備,甚至可能達到90%以上,加速成長。

在半導體這一高度全球化的產業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實現了從設計軟件、上游材料、設備到中游制造、后端封測,再到下游應用的全鏈條覆蓋的國家,「系統級創新」才是中國半導體“無敵競爭力”的終極密碼。全產業鏈不僅保障了技術自主,更可以通過龐大的市場反哺創新,形成“研發-應用-迭代”的正循環。《自然》雜志刊發評論:“中國半導體突圍最危險(厲害)的,不是某項技術突破,而是他們證明:在數字時代,產業鏈本身可以成為最強大的創新機器”。

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限制催生了龐大的國產化需求。以成熟制程芯片為例,中國企業在電源管理、傳感器等領域已實現突破,特別是在65nm以上已經可以100%自主可控。

雖然已形成很完整的本土設備和材料生態系統,但在7nm以下先進制程領域仍落后國際領先水平3-5年。2024年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投資達228.6億人民幣,占材料總投資的20.5%,產學研聯動加速技術轉化。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工程師隊伍和研發體系,加上巨大的制造業,這是全產業鏈創新的核心動力。

640-2.jpeg

中美半導體博弈是一場持久戰,關稅的增長會直接推高國內企業采購成本,依賴進口的企業可能面臨利潤壓縮,短期內將加劇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陣痛。但長期來看,這一政策將加速國產化進程,推動技術自主化和產業升級,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具備技術壁壘、產能布局多元化的企業將脫穎而出。中國需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在技術自主與全球化合作之間尋找平衡,最終實現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