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編輯觀點 > 喧鬧的SEMICON背后:設備廠舉杯歡慶 晶圓廠沉默不言

喧鬧的SEMICON背后:設備廠舉杯歡慶 晶圓廠沉默不言

作者:lj 時間:2025-04-02 來源:EEPW 收藏

關于中國半導體的兩個問題,其一,中國半導體產業強大的標志如果需要二選一的話,是以SMIC和華虹為代表的的崛起,還是以中微公司和北方華創這樣的的繁榮?其二,是SMIC和華虹這樣的追趕上臺積電容易,還是國內設備公司追趕上設備五巨頭(ASML,泛林,東電,應用材料,KLA)更容易?理性的看這兩個問題本來應該是我全都要的答案,不過如果需要二選一呢,你會怎么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4/468964.htm

如果你的工作跟半導體稍微沾了那么一點邊,你應該知道上周剛結束的又一次人氣爆棚,據說第一天涌入了超過8萬名觀眾。筆者疫情后尚未到訪過已經火出圈的,不過疫情前倒是每年都會去各個展館走上一遭,那時候除了部分展位稱得上人頭攢動之外,唯一堪稱緊俏的可能就是我始終未能現場聆聽的隔壁嘉里酒店舉辦的高峰論壇了。隨著國內半導體產業在2020年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似乎在疫情之后瞬間爆火。2024年曾經有自媒體報道,SEMICON舉辦期間的京滬高鐵車廂里,幾乎半數都是談論著半導體的各類人士。 

SEMICON,本來是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舉辦的年度半導體設備展覽會和高峰論壇,作為一個半導體國際行業組織,據說SEMI是以會員費為主要運營經費,SEMICON本身不算是SEMI盈利的項目,但在國內據說2025年每平米展位報價已經高達800,單位是美元,按照8個展館每個展館3000平米的展覽凈面積計算,幾天的展會SEMI貌似可以超過高達1.2億人民幣的展位收入。作為國內半導體設備最大規模的展覽會,SEMICON賺錢是SEMI影響力強大也好,是展會布局培育近20年也好,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中國半導體市場火爆了,受關注多了,再加上一點,國內商越來越多,都來砸錢參展了。 

作為一個強B2B屬性的產業,半導體設備展會對企業產品銷售的價值應該說并不算很大,更多是企業展示品牌形象和自身企業實力,以及接觸潛在客戶人群和會見老客戶的機會。因為對大部分半導體制造相關設備來說,可能全國適合你的目標客戶數量還不到三位數,特別是這幾年國內半導體設備初創公司不斷涌現,新涌現的需求更多以成熟工藝制程為主,市場就那么大,如此競爭激烈的局面下SEMICON并不算是拓展客戶群體的好機會,那么SEIMCON的價值又在哪里呢?

首先,SEMICON現場的觀眾已經并不都是以購買群體為主了,各路媒體特別是自媒體涌入SEMICON希望賺流量和關注度,半導體設備企業高價參展的目的不僅是尋找目標客戶,更多的一方面是給自己原有投資人交一份曝光答卷,另一方面則是展示實力尋找更多的投資人。這就是為啥SEMICON一天可以吸引超8萬觀眾的最大原因,也是為什么大量以前從沒關注過SEMICON的人,現在一定要去打個卡,因為他們是去尋找自己的商業未來,因為在疫情后各個行業投資都不景氣的情況下,投資半導體設備這個新熱點似乎是最穩妥的選擇。畢竟相比于尷尬的IC設計初創公司和估值過高的EDA公司,半導體設備公司的估值相對比較理性,上市后的回報率和市盈率非常可觀,受到投資人追捧似乎并不意外。

但是對于投資人來說,半導體設備真的投資回報率那么好嗎?作為一個在SEMICON現場摸過掛過三個不同品牌93000這款經典測試設備的觀眾,我始終認為半導體設備并不是一個適合投資大量無腦涌入的領域。從全球來看,半導體設備經歷了十多年的并購整合,基本形成五大巨頭各占山頭的格局,各自在一兩個細分市場擁有技術和市場份額的絕對領導地位。當然國產化趨勢自然和幾大巨頭無關,但國內廠商要追上四大巨頭的技術不是三五年就能搞得定的事情,更何況國內晶圓廠也是要追求成本的,沒人會愿意輕易更換成熟產能產線設備,即使要嘗試也是研發先進工藝生產線時機會更大,但國內商現在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起步階段的成熟工藝方面,半導體設備不是EDA軟件或國產IC,可以拿過來試用一下又不影響現有項目的運轉,試錯成本相對很低。設備不上產線測試基本上就等于不測試,單獨搭建一條測試生產線估計也要幾個億起步,你覺得哪家晶圓廠會愿意拿出一條產線專門給國內設備廠進行測試呢?

目前除了部分承載重大專項的企業有實力從底層開始研發之外,大部分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走的還是核心設備的同功能低成本替代方案的開發,類似于國產IC的Pin to Pin兼容,很多國產設備走的也是產線上一比一替代昂貴國外設備的路線來爭取客戶,幫助客戶降低成本。這種方式可能在其他領域有很多成功經驗,但在半導體領域存在的問題比在數控機床領域更為明顯,那就是數控機床領域沒有太多的政治管控,但半導體有!當先進工藝芯片和先進設備對你全面禁運的時候,你跟隨仿制永遠只能是追趕,而做不到超越。中國制造在快消品和終端消費品領域已經可以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但在嚴謹的工業自動化領域,我們這種模仿模式走得依然很辛苦,半導體制造恰恰是工業自動化技術的巔峰代表……

曾經我們談了過多的彎道超車,但半導體作為一種比較嚴謹的工業產業,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很小,要追趕國際先進水平不外乎兩種方式,一個是逐步縮小差距實現部分節點的反超,另一個就是完全建立一套全新的體系重新定義產業。可以說,從EDA,IC設計和半導體制造三大領域里,半導體制造是最難重新建立一套體系的一環,因為EDA和IC設計可以忍受長期燒錢做新體系定義和研發的過程,但制造這方面太燒錢,幾乎沒法承受重新開發一套體系的開發成本。猶記得當年KLA中國區總經理蘇華的一句話,其他行業你砸下去100億美元怎么也能聽出點響,最不濟抽身不玩了,但半導體制造這方面,即使你每個步驟都沒問題,但就是Yield差個2%-3%,可能你不僅100億沒有了,還要再搭上100億才能脫身。

當然,這并不是說筆者就不看好國產半導體設備產業的發展,只是筆者希望這個產業在投資界的關注度能稍微小一些,理智一些,甚至希望各路自媒體少一些流量曝光甚至少一些“了不起”的評價,比如今年SEMICON上一家號稱吸引半個展會觀眾的初次參展公司,從他們的介紹文案中,我看到了一家中國企業試圖同時硬剛五大巨頭中四個的優勢產品線,這是何等的“霸氣側漏”。但實際呢,據部分業內分析人士拷問,誰在產線上見過他們的設備?當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繁榮,離不開半導體設備企業的貢獻,特別是EUV為首的先進工藝設備禁售,直接造成了國產晶圓廠未來工藝研發路線的嚴重受限,我們自然需要這些設備廠商的快速崛起,但這種崛起對晶圓廠又有什么影響?

就在SEMICON上的半導體設備廠商笑迎各方來客之際,2024年上市公司的年報也紛紛披露。不出意外,設備廠商的營收利潤表現非常不錯,中微公司2024年中報營收增加36.46%,預計全年營收增長不會低于32%,但是毛利率和凈利率都下跌不少導致凈利潤下滑30%左右。另一家設備巨頭北方華創的報表則亮眼很多,雖然年報未出,但前三季平均收入和利潤增幅均超過35%,毛利率和凈利率都略有提升。

在設備廠狂歡的同時,他們的最大客戶們卻不容樂觀。內的三大上市晶圓廠發布了2024年的年報。中芯國際SMIC實現營業收入577.96億元,同比增長27.7%,創歷史新高;然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99億元,同比下滑23.3%,與之相對比,臺積電的利潤增長超40%達到350億美元,是SMIC利潤的70倍。第二大晶圓廠華虹公司表現更慘,營業總收入143.88億元,同比下降11.36%,歸母凈利潤3.81億元,同比下降80.34%。按單季度數據看,第四季度營業總收入38.86億元,同比上升18.5%,第四季度歸母凈利潤-1.97億元,同比下降178.41%,對比參考毛利率17.43%,同比減35.67%。另一家晶圓大廠合肥晶合集成2024年報中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24,925.2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6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3,261.6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1.6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9,575.7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9.72%。

從財報來看,兩家本土領先的晶圓廠表現并不理想,SMIC的收入創歷史新高但利潤率降低,公報給出的理由是資本支出大幅提升,以及成熟工藝市場競爭激烈,鑒于SMIC是受限最嚴的晶圓廠,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部分資本支出大部分用于國產化產線的研發和設備采購,但如此大的資本投入是否會拖累SMIC的業務占有率發展,我們需要長期觀察。而華虹公司的營收利潤雙下降,公司給出的理由是華虹公司應收賬款體量較大,當期應收賬款占最新年報歸母凈利潤比達436.65%。不過第三名合肥晶合發展勢頭良好,值得關注。不過從全球的市場占有率來看,臺積電的市場占有率更大了,三家大陸進入前十的晶圓廠,市占率都在下滑。 

圖片1.jpg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