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不止在華裁員:傳統云業務成重災區
2025年3月,IBM啟動新一輪人員優化,傳統云基礎設施部門(CloudClassic)成為重點調整對象,涉及美國北卡羅來納、紐約、得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數千名員工。此前,IBM中國投資公司正式宣布停止運營,北京、上海、大連三地的1800名員工集體失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3/468439.htm裁員成為老傳統
此次裁員延續了IBM自2020年以來的"持續優化"策略——2024年已裁減約9000人,本次傳統云部門裁減比例達25%,主要基于2013年收購的SoftLayer團隊。非Classic業務的云部門整體約10%人員被裁。內部信源透露,具體裁員數字仍未公開,但規模達數千人級別,執行方式包括"資源行動"(內部對裁員的委婉表述)及強制返崗政策(要求4月底前每周至少3天坐班,僅醫療原因可豁免且管理層持負面態度)。
今年1月,首席財務官詹姆斯·卡瓦諾表示,"我們預計員工結構調整將與往年基本一致。"
這場裁員是IBM業務組合重構的重要一環。在2025年2月的投資者日活動中,IBM宣布停止單獨披露混合平臺與安全業務的收入,這兩個曾被視為增長引擎的業務單元已進入收縮期。行業分析指出,企業停止披露某業務線收入通常是其衰退的信號——傳統云(IaaSClassic)市場份額已節節衰退,2024年財報顯示,基礎設施業務(包括混合云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支持)營收為 43億 美元,下降 7.6%,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6%,混合云基礎設施營收下降10%,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8%。而新型云服務(如RedHatOpenShift)2024年營收增長16 %,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17%,IBM的戰略重心正加速轉向AI領域。
印度團隊是福是禍
全球化成本策略是此次裁員的另一核心邏輯。IBM在印度的招聘崗位數量已超美國三倍,而班加羅爾作為IBM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規模達1.8萬人。CEO阿爾溫德?克里什納多次公開表示"勞動力重心轉向印度",這一戰略通過雙重機制推進:顯性層面裁減傳統業務冗余崗位,隱性層面通過強制返崗政策提升本土員工離職率。數據顯示,印度單人頭成本較美國降低62%,IBM印度公司2024年利潤率達21%,遠超美國本土的9%。
裁員引發的組織震蕩正在顯現。內部匿名調研顯示,美國員工對CEO的信任度降至2.1分(5分制),主要源于薪酬倒掛,CEO 2024年加薪24%至2450萬美元與持續裁員的矛盾。社交媒體平臺充斥員工吐槽:"門禁打卡記錄成了離職證明的附件""當高管在SXSW宣稱AI增強程序員時,我們正在簽離職協議"。跨地域文化沖突加劇——美國員工視印度為"崗位掠奪者",而印度團隊將自身定位為"成本拯救者",內部協作滿意度降至1.8分(5分制)。
未來,IBM面臨多重挑戰。短期需在Q2財報中證明裁員的止血效應,同時應對美國勞工部的裁員程序合規審查。長期則需平衡技術創新與組織穩定:在當前AI收入占比僅8%的情況下,AI投資能否轉化為商業成功,印度離岸策略如何避免文化割裂,以及如何在"持續優化"中維持雇主品牌。
大象轉身的代價
IBM的本輪裁員,本質是科技巨頭在技術革命中的"斷尾求生"。當傳統云業務成為"戰略棄子",當印度成為成本解藥,當AI被賦予救世主角色,這家百年老店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組織裂變。然而,裁員從來不是目的,而是戰略的注腳——IBM能否在人員重構后重獲增長動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