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廢除《芯片法案》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報道,當地時間 3 月 4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聯席會議演講中猛烈抨擊了《芯片和科學法案》,并稱應該廢除這一法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3/467784.htm特朗普指出,「《芯片法案》是一件非常非??膳碌氖虑?。我們給了數千億美元 (給半導體制造商),但這毫無意義。他們拿了我們的錢,卻不花?!?/p>
他補充說:「應該廢除《芯片法案》,不管剩下什么,議長先生,你應該用它來減少債務或任何你想要的理由?!?/p>
對此,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遜起立鼓掌。
據此前介紹,當地時間 2022 年 8 月,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2022 年芯片與科學法案》,該法案整體金額達 2800 億美元。
拜登把芯片法案視為重要「政治遺產」,甚至將這一法案及其他立法標榜為「羅斯福新政以來對美國最重要的投資」。不過,特朗普威脅廢除芯片法案,主張用高關稅取代,迫使產業「回流」,而不是用巨額補貼「讓他們白白來這里建廠」。
「芯片法案」最值得關注的一項條款是,禁止獲得聯邦資金的公司在中國大幅增產先進制程芯片,期限為 10 年。違反禁令或未能修正違規狀況的公司或將需要全額退還聯邦補助款。
華泰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稱,目前在中美都設有半導體廠的企業包括臺積電(南京)、三星(西安)、海力士(大連),這些企業如果接受「芯片法案」的補助,可能會被限制在中國建造或擴大先進制程晶圓廠。此外,英特爾和美光也在中國擁有芯片封裝和測試工廠。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在過去一段時間中,所有美國設備制造商都收到美國商務部的信函,通知他們不要向中國供應用于 14 納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設備。美國芯片設備廠商泛林半導體主席兼 CEO 蒂姆·阿切爾在 7 月 27 日的財報會上表示,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管制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至生產 14 納米以下芯片的代工廠。
「芯片法案」的規定與美國政府近幾年來對中國半導體企業的一系列制裁結合起來,再一次說明美國將中國半導體視為競爭對手,著意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在先進技術領域的發展。
一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批評稱,近年來,美國已采取種種手段打造排擠中國的半導體「小圈子」,而「芯片法案」中的「中國護欄」條款對中國乃至整個產業界都具有嚴重危害性。這名資深半導體行業專家說,這一條款使美國除在本國生產半導體外,只會找所謂「信得過」的國家開展合作,這或將打破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分工與格局。未來,美國還可能變本加厲,「讓哪個國家生產什么就生產什么」。
對于「芯片法案」中的相關內容,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此前發文表示反對。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認為,法案中的條款歧視性對待部分外國企業,凸顯美意在動用政府力量強行改變半導體領域的國際分工格局,損害了包括中美企業在內的世界各國企業的利益。一方面,這是典型的專向性產業補貼,不符合世貿組織的非歧視原則;另一方面,法案將部分國家確定為重點針對和打擊目標,導致企業被迫調整全球發展戰略和布局。尤其是法案對「任何受關注的國家」界定寬泛,無限擴大了執法的自由裁量權,具有典型的泛政治化色彩,各國企業經營活動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
在美國一系列組合拳下,半導體傳統市場化競爭模式將發生改變。半導體產業將從全球化、合作化、分工化向多區域化、多生態化、競爭化發展。在「芯片法案」等一系列措施下,國際企業擴張和發展邏輯將更多考慮政治因素,其次才是市場、效率和成本。
在「芯片法案」簽署前后,多家美國半導體企業已宣布將在本土擴大投資。美光公司 9 日宣布,其將在 2030 年前投資 400 億美元在美國制造芯片,而這一行動將得到「芯片法案」的支持。路透社 8 日報道稱,高通公司已同意從芯片制造商格芯的紐約工廠額外購買價值 42 億美元的半導體芯片,從而使其到 2028 年的采購總額達到 74 億美元。「芯片法案」意在加速建設本土半導體制造,一方面扶持本土現有制造龍頭,另一方面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加大在美投資。這會分散國際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影響資金、人才等諸多方面,進而影響中國獲取國際資源的能力。此前,國際企業在中國布局是產業鏈布局,現在可能僅把中國作為終端市場,限制性地銷售某些特定產品。當中國在國際半導體企業布局中由研發和制造轉向售后和服務,中國半導體產業所發揮的價值將下降,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話語權也將降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