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頭顯和蘋果智能取得成功 庫克今年任務很艱巨
1月2日消息,當蒂姆·庫克(Tim Cook)在上世紀90年代末加入蘋果公司時,他或許未曾預料到,25年后,自己作為首席執行官將主導公司兩個里程碑式項目:Vision Pro頭顯和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智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501/465966.htm然而,這兩個項目的啟動并不順利,為這些高風險投資的成功前景蒙上了陰影,也讓庫克面臨著2025年扭轉局面的艱巨挑戰。
Vision Pro是蘋果押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一場豪賭,但這款頭戴式設備自上市以來反響平平。與此同時,自ChatGPT發布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席卷硅谷,而蘋果在這一領域的嘗試卻落后于競爭對手。
市場研究公司Enders Analysis的高級媒體分析師杰米·麥克伊萬(Jamie MacEwan)表示:“2024年又是蘋果未能推出劃時代新產品的一年。”他警告稱,如果蘋果無法將這些前沿技術平臺轉化為定義時代的產品,可能會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盡管蘋果已經成功將iPhone打造成了搖錢樹——在上一財年,iPhone的凈銷售額達到2012億美元,但其銷量已趨于平緩。這促使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下一步的增長方向。
當然,蘋果仍然是全球科技領域的強大力量。今年以來,蘋果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35%,市值達到3.81萬億美元,接近歷史新高,與微軟和英偉達共同爭奪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頭銜。
然而,蘋果的長期發展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其能否成功將這些富有遠見的前沿技術轉化為如iPhone般擁有明星效應的產品。
Vision Pro前景模糊
今年2月,蘋果頭顯Vision Pro正式上市時,蘋果希望向所有人證明,這款設備代表了未來。正如庫克在發布會前所說,Vision Pro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消費電子設備”。
然而,現實并沒有如愿。首先,這款未來派頭戴設備售價高達3500美元,雖然結合了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創造出數字與現實融合的“空間計算”體驗,但價格令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這一高昂售價無疑是Vision Pro市場反響平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競爭對手的產品提供了更低的入門成本,讓消費者能夠更便宜地體驗這項尚處于早期階段的技術。例如,Meta(Facebook母公司)的Quest Pro起售價僅為999.99美元。
盡管蘋果并未公布Vision Pro的具體銷量,但第三方數據顯示,這款設備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根據數據公司Counterpoint的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Vision Pro在混合現實設備市場的份額為16%,但第二季度已降至3%。
另一個制約因素是缺乏所謂的“殺手級應用”。
在發布會上,蘋果承諾Vision Pro將配備“600多個專為這款設備開發的應用程序和游戲”。公司還寄希望于消費者利用設備的“無限屏幕”功能來觀影或提升生產力。然而,新應用的推出速度卻十分緩慢。
據去年10月的報道,開發者為Vision Pro開發應用的進展緩慢。根據數據公司Appfigures的數據,2024年9月,Vision Pro應用商店僅新增了10款應用,總數僅約1770款。
Enders Analysis的高級分析師杰米·麥克伊萬(Jamie MacEwan)表示:“Vision Pro價格過高,功能卻平平。”“它的圖像質量尚未達到處理電子表格等實際工作的水準,同時應用程序和體驗也還不夠豐富。”
面對外界的質疑,庫克在去年年底接受《連線》雜志采訪時反駁稱:“Vision Pro是一款面向早期用戶的產品,適合那些今天就想體驗未來技術的人。”
人工智能的追趕
去年,庫克的另一大押注——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也面臨不少挑戰。
蘋果在2024年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首次推出了自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并在9月的iPhone發布會上大力宣傳。這一舉措本應標志著蘋果進入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行列,而自ChatGPT兩年前問世以來,該領域一直由谷歌和微軟主導。
盡管蘋果在推廣多個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時做了大量宣傳,例如寫作輔助工具,以及與OpenAI合作將ChatGPT集成到iPhone、iPad和Mac操作系統中,但由于缺乏亮點和功能發布進展緩慢,這次嘗試未能引起足夠的市場反響。
去年9月發布的iPhone 16起初并未搭載任何蘋果智能功能,后續的軟件更新才逐步將人工智能工具植入設備中。盡管2025年預計會推出更多相關功能,但目前已有功能的表現并未激發外界的信心。
2024年11月,知名科技評論家馬奎斯·布朗利(Marques Brownlee)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段視頻,深入分析了蘋果智能目前提供的功能。他的結論是,蘋果關于利用人工智能“引領產品革新的巨大承諾正在逐漸褪色”。
布朗利指出,其中的概括功能并不適用于較長文檔,而在總結應用通知時“幾乎毫無用處”。他還表示,生成卡通圖像的圖樂園工具“實用性值得商榷”。
Forrester市場研究公司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迪潘詹·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也表示:“如果你將蘋果智能的功能逐一拆解來看,并沒有任何特別獨特或令人耳目一新的功能,大多是市面上早已存在的技術。”
蘋果在將頂級人工智能引入中國市場時也面臨諸多挑戰。由于OpenAI的合作技術不會向中國消費者開放,蘋果嘗試與騰訊、字節跳動和百度等中國科技公司合作,為中國市場的iPhone產品引入類似ChatGPT的功能。
然而,據報道,蘋果與百度的合作在回答用戶問題時面臨準確性問題。隨著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面臨來自華為等本土廠商日益激烈的競爭,未能在中國市場推出強有力的人工智能工具,可能會對其在這一關鍵市場的銷售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前路未卜
蘋果公司對其新產品的未來持謹慎態度。
在最新的年度報告中,蘋果警告稱,“新產品、服務和技術可能會取代或超越現有產品,同時可能導致營收下降和利潤率降低。”
盡管如此,仍有人對蘋果在某些新領域取得成功保持樂觀態度。投行Wedbush的高級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在上個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他對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充滿信心。他認為,蘋果智能的持續推廣“將在未來幾個月開啟庫比蒂諾的新時代”。
然而,Forrester市場研究公司的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指出,“蘋果智能近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能為iPhone升級帶來哪些創新。”他并不認為蘋果智能會很快引發一個“升級超級周期”。
至于蘋果的人工智能功能和Vision Pro頭顯能否達到外界的高期待,目前尚未可知。2025年及之后,庫克的任務是盡力推動這些新技術穩步落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