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基于加速度的車禍報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加速度的車禍報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 時間:2011-10-11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為使汽車發生車禍時可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援救,以達到減少車禍傷亡的目的,設計了一種基于,主要包括車栽終端和上位機。車載終端以AVR單片機作為核心,它具有兩個串行通訊口,一個接GPS模塊,另一個接GSM模塊。一旦判斷發生車禍,車栽終端會立即生成短信,通過GSM將信息發送至已設置的號碼,同時上位機會很快收到短信而獲得車禍的時間、地點、速度、,接收號碼也可以設置多個。車載終端同時也支持手動報警和呼叫功能,即發生車禍后現場人員可通過車載終端與監控中心聯系,讓監控中心獲得更為詳細的車禍情報。
關鍵詞:;車禍報警;GPS;GSM

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車禍也在頻繁發生,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的200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情況顯示,2009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 351起,造成67 759人死亡、27512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9.1億元。所以,在我國減少交通事故、挽救人身財產安全已是迫在眉睫。
我國衛生部提供的一份資料表明:在1000例交通事故傷害者中。只有14.3%是乘救護車到達醫院。另外,在我國車禍死亡者中只有大約40%是當場死亡,60%的人死于醫院或者送往醫院途中,其中約30%的受傷者因為搶救不及時而死亡。因此。如果能減少搶救時間,及時得到救助,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傷亡。而很多時候車上人員在發生車禍時不知道自己具體的位置,或者是已失去的報警能力無法及時與救援部門聯系,耽誤了最佳的救援時間,從而導致傷害的增大。
基于加速度的即當發生車禍之后,該系統能能立即讓監控中心獲得車禍信息,并指引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及時展開救援工作,以達到盡量減少事故人員傷亡的目的。事實證明,國外將電子技術、無線電通訊技術應用于交通事故的自動呼救,可有效減少事故人員傷亡。

1 技術介紹
1.1 GPS定位
GPS系統由環繞地球運行的GPS衛星組成,使得地面任一點都能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GPS信號接收機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并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當接收機捕獲到跟蹤的衛星信號后,就可測量出接收天線至衛星的偽距離和距離的變化率,解調出衛星軌道參數等數據。根據這些數據計算出用戶所在地理位置的經緯度、高度、速度、時間等信息。
1.2 GSM通信
GSM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全世界的數字移動電話系統。GSM是目前3種數字無線電話技術(TDMA、GSM和CDMA)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用戶遍布140多個國家。許多GSM網絡擁有漫游協議,因此當到其他國家或地區之后,仍然可以繼續使用GSM通信。

2 車禍判斷
我國的汽車正面碰撞標準GB11551—2003《乘用車正面碰撞的乘員保護》是非等效采用ECE R94法規制定的。我國的法規要求是速度50 km/h下的100%正面碰撞,100%正面碰撞的意思就是,車輛正面完全撞在障礙物上,車頭的受力面為100%。表1為我國汽車制定主要測試項目,可見碰撞測試時速為50 km/h時要求汽車氣囊必須自動打開,說明汽車在50 km/h以下的速度發生碰撞還是比較安全的,而50 km/h以上的速度發生碰撞是很危險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21.htm

a.JPG


汽車在發生車禍碰撞時持續變形時間一般為40~80 ms,并隨碰撞相對速度增加,碰撞持續時間逐漸減少。碰撞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表2所示。

a.JPG


根據公式:
c.JPG
得到碰撞速度與加速度的關系如表3所示。

d.JPG


從表3可以看出碰撞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因此車上人員受傷的可能性就更大。從加速度對應的速度60 km/h、70 km/h、80 km/h關系可以近似:
e.JPG
得50 km/h碰撞的近似加速度為11 g,即當加速度達到11 g時足已證明發生了汽車嚴重的碰撞事故,很大機率能讓司乘人員受傷,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應該立刻自動發出車禍報警。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