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與中國在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協議的談判上取得技術性進展
歐盟委員會表示,其與中國商務部就對歐盟進口的中國產純電動乘用車加征關稅的替代方案談判已取得一些進展。歐盟委員會在其貿易官網上發布的一份聲明稱,歐盟代表在北京進行了一周“密集談判”,“中歐雙方在需要解決的要素方面取得了一些技術性進展,以確保價格承諾同樣有效且可執行”。聲明寫道:“雙方建設性地深入討論了如何為這種復雜的產品確定最低進口價格,以及監測和執行該承諾的工具。雙方同意,在目前取得的進展基礎上,下周將繼續進行技術層面的討論?!?/p>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11/464738.htm
Source:Getty Images
分析觀點深度解析
經過長達13個月的調查以及替代方案的談判,歐盟委員會于10月底開始對中國制造的純電動乘用車加征關稅,以抵消不公平的補貼。不過,雙方一直在展開談判以尋求達成一個替代關稅的解決方案,在某些情況下,稅率最高可達45.3%,目前反補貼稅的首選替代方案似乎是設定某種最低進口價格的“價格承諾”。盡管近期關于關稅替代方案的討論取得了一些進展,歐盟委員會發表的聲明表明達成最終協議尚需一定時日,但決定本周繼續展開討論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正如歐盟委員會之前提到的那樣,任何替代方案都需要像關稅措施一樣有效,以確保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與歐盟市場上銷售的其他電動汽車公平競爭。此外,盡管中國政府一直試圖避免汽車制造商就價格承諾與歐盟單獨談判,并希望通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CCCME)與歐盟進行集中談判,但聲明補充道,歐盟“強調根據世貿組織(WTO)規則,參與調查的不同企業都可以提出各自的價格承諾,因此,歐盟并不排斥單獨與相關企業進行價格承諾談判?!比欢欠裼泄驹敢膺`反規定還有待觀察,尤其是這么做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影響。
本文內容來自S&P Global Mobility[標普全球汽車]收費內容
文章版權歸微信平臺S&P Global Mobility[標普全球汽車]所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