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混合多云環境的三大舉措
Gartner調研結果顯示,81%的企業在多個公有云環境中運營,55%的企業同時還維護著私有云。在這些企業看來,使用多個提供商存在兩個最主要挑戰:網絡安全風險管理和技術復雜性(見圖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11/464659.htm圖1 多云計算面臨的最主要挑戰
Gartner預測,到2026年,企業機構若使用多個云服務提供商但未實施一致的混合多云治理戰略,其安全事件將增加25%,由此產生45%的額外成本。
企業數據中心的許多“私有云”根本不是云,而只是虛擬化基礎設施,這一事實加劇了基礎設施和運營(I&O)領導者對私有云和公有云綜合治理的技術復雜性。虛擬機環境并非總是完全可編程,因此無法效仿真實云環境的管理模式。
為解決混合多云采用的復雜性,Gartner建議設立云卓越中心(通常由企業架構領導的團隊),由其制定統一的云戰略和策略,涵蓋不同的利益需求。針對企業機構的各種私有和公有云環境,云卓越中心或會規定執行一致的安全和運營策略。然而,這些環境所采用的技術不同,而且不自然具備互操作性,因此,I&O部門難以應對實施統一控制所需的成本和工作量。
I&O部門無法有效管理云基礎設施時,則會引發云服務濫用現象;而管理過于集中或過于嚴格,則可能導致云項目機制僵化,阻礙企業敏捷性的提高。
以下舉措可以幫助I&O領導者證明混合多云治理的合理性,爭取資金支持,選擇合適的治理架構,并且實現策略執行的自動化,從而加速控制實施,同時不拖慢團隊的速度。
夯實基礎
良好的云治理有助于IT部門在滿足業務競爭需求時取得平衡,以更低的成本和風險獲得更高的速度和敏捷性。混合多云模式具備許多優勢,包括訪問更多的云功能和數據中心位置。不過,該模式也意味著擁有更多需要管理和集成的供應商和平臺,更多需要配置和保護的區域,更分散的數據環境,而且需要多個具有不同技能集的平臺團隊。
多數I&O部門面臨著技術復雜性的增加,這推動了有效治理私有云和公有云環境的需求。企業機構努力提高其敏捷性,愈加希望IT可以實現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間數據和流程的動態集成,以及伴隨的跨云安全運營。然而,私有云和公有云環境的運營特點不盡相同,治理方式自然無法完全一致。
這些差異會產生額外的治理成本。建立良好混合多云治理的第一步,是確保高管認同實現綜合治理態勢的必要性。確保業務決策者和首席信息官(CIO)清楚地了解業務收益、靈活性、復雜性和成本之間的權衡關系。從詳細介紹基本護欄的必要性著手,但不可忽視控制成本的需求。同時,強調不采取行動所蘊含的風險。
從“著陸區”架構著手
混合多云治理需要跨多個公有和私有云環境,制定和實施策略和控制。如果缺乏云管理架構和跨環境以集成方式協同工作的工具,這一點在實踐中極難實現。其實現途徑是在每個環境中使用統一設計的著陸區
云著陸區是預先配置的云操作環境,其設計旨在方便基礎設施和平臺資源安全“著陸”,以隨時支持一個或多個業務應用或開發工作。著陸區可能具有不同的屬性和用途,但它們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如虛擬網絡、訪問和安全配置以及用于管理的架構(見圖2)。
圖2 著陸區
每個云著陸區指定適用于目標環境的架構和技術棧。每種環境都采用特定的安全和管理工具。然而,在混合多云治理模式中,為確保在不同環境中實施統一的策略和配置,必須采用其他工具,具體可能因私有云和公有云環境而存在差異。I&O領導者必須與云卓越中心以及安全和軟件工程領域的領導者合作,以采用合適的工具集。
采用自適應治理模式
針對不同類型的應用,企業需要采用不同的云治理模式。富有遠見的I&O領導者會在初期設計混合多云治理模式,在整個企業內部實現風險管理和敏捷性恰當的平衡。為此,可以使用Gartner的自適應IT治理模式作為指南,選擇合適的治理類型組合。
圖3 自適應IT治理的四種類型
對多樣化的混合多云資產實施一致治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I&O領導者應與管理層共同設定合理的期望,即這可能是一項長期舉措。為幫助高層決策者保持對這一進程的信心,I&O領導者可以利用階段式成熟度模型,為企業機構定量和定性評估進展提供共同的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