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取消高通的架構許可協議,雙方紛爭為何升級?
據彭博社最新報道稱,ARM已向高通發出了取消架構許可協議的60天強制通知。此前ARM與高通簽署過的一項架構許可協議,允許高通利用ARM的知識產權來設計芯片,而現在ARM提前60天通知高通,將正式終止這一許可。在這一消息發布之際,兩家科技巨頭之間正在進行一場法律戰,預計將于今年12月在特拉華州的聯邦法院正式打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10/463971.htmARM方面拒絕對此事置評。高通方面則回應稱,在12月即將到來的法庭審理之前,ARM采取這種出于絕望的伎倆,似乎是試圖干擾法律程序,其終止許可協議的訴求毫無依據,高通有信心與ARM協議中涵蓋的權利將得到法院的確認,ARM的反競爭行為將不會被容忍。高通還表示“這是ARM的一貫做法” —— 試圖對長期合作伙伴施以強硬手段,并無視雙方架構許可協議已經涵蓋的廣泛權利來提高許可費率。
ARM大戰高通
兩家公司將進入庭審,以解決ARM的違約指控以及高通的反訴,雙方分歧的焦點在于高通于2021年收購了另一家ARM許可持有者Nuvia。ARM認為高通在收購Nuvia后應重新與其就芯片設計許可進行談判,而高通認為現有協議已經涵蓋了Nuvia之前的活動。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最終導致了矛盾的爆發。
· 2021年3月,高通斥資14億美元收購了CPU內核架構設計初創公司Nuvia,旨在實現高通基于ARM架構自研芯片的目標,收購Nuvia之后,高通認為可以獲得Nuvia已經有的ARM許可;
· 2022年8月,ARM在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對高通和Nuvia提起訴訟,理由是Nuvia在將架構許可協議轉讓給高通時未獲得其同意,要求高通銷毀收購前Nuvia與ARM的授權協議開發的設計,并支付賠償金;
· 2022年10月,高通對ARM提起反訴,提出Nuvia沒有違反架構許可協議,而高通也與ARM簽訂了單獨的許可協議并獲得了ARM的許可。
值得注意的是,Nuvia三位聯合創始人都是蘋果A系列芯片團隊的核心技術骨干,其CEO更是一手打造蘋果A系列芯片的主架構師,此外公開數據顯示大多數Nuvia員工均有蘋果和ARM的工作背景。Nuvia成立后不久,就在2020年推出了自研Phoenix架構,該架構在不增加功耗的情況下,速度比AMD、Intel、蘋果和高通的CPU芯片提升一倍。
2023年的驍龍技術峰會上驍龍X Elite發布,其強大性能與能效不僅壓倒了英特爾的酷睿9,甚至還超過了蘋果自己定制的M3處理器,驍龍X Elite的問世是高通在PC市場的重要里程碑。驍龍X Elite中所搭載的自研架構Oryon CPU正是由被高通收購的Nuvia的工程師團隊開發而成,而在今年舉行的驍龍峰會上,高通推出的全新手機和汽車芯片也均采用了第二代Oryon CPU,相比上一代快45%,能耗更低。
矛盾為何升級?
現在,高通專注于推行自研CPU架構,在10月21日舉辦的2024驍龍峰會上,首次將Oryon CPU應用到智能手機平臺,發布旗艦級移動平臺高通驍龍8 Elite,減少了對ARM公版架構的依賴。“Oryon完成了我們整個SoC(系統芯片)的最后一塊拼圖”,高通高級副總裁兼手機業務總經理Christoper Patrick在峰會上將自研架構下的手機芯片稱之為「行業轉折點」。
事實上,針對手機SoC,高通此前也曾基于ARM架構自研過CPU,但效果并不如預期,所以后來又重新使用ARM公版架構,直到Oryon CPU出現。外界普遍認為,憑借自研的Oryon CPU,高通將擺脫對ARM架構的依賴:雖然會高通繼續采用ARM架構,但不再使用ARM Cortex核心,更換為Nuvia自研的核心之后,每年至少能省下50%的授權費。
不難看出,糾紛升級的根本原因在于,ARM和高通雙方技術和商業策略的分歧。ARM在首席執行官雷內·哈斯(Rene Hass)的領導下,正尋求改變其授權模式業務的“野心”,轉向提供更完整的設計,希望芯片廠商多使用自己的Cortex核心;而高通在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的領導下,正在放棄使用ARM的設計,并優先考慮自研架構,表明戰略重心從依賴ARM公版架構逐步轉向自研。
不過,訴訟對高通和ARM而言也是商業博弈的一環,二者關系十分密切,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徹底決裂并不現實。這場爭端不僅將擾亂芯片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兩家公司的財務和運營,甚至擾亂整個智能手機和PC市場。
如果ARM最后選擇終止許可,高通將無法使用Arm的指令集進行自己的設計。雖然在ARM取消許可協議后,高通可以在不同的產品協議框架下繼續獲得ARM架構的使用授權,但這將導致嚴重的產品延遲,并迫使高通放棄已完成的部分工作成果。同時,高通還將需要停止銷售在其收入中占很大一部分的產品,面臨巨額損失,ARM也不得不與其第二大客戶走向“決裂”。
無法放棄的市場
今年的消費電子行業,無論手機還是筆記本新品,AI無疑是貫穿所有的關鍵詞。倘若沒有生成式AI功能的加持,就似乎已經與整個時代脫節。“Snapdragon is everywhere”,高通總裁兼CEO克里斯蒂亞諾·阿蒙在峰會現場喊出這一口號,也意味著這家以手機芯片起家的公司不再滿足于單一市場的領先。
過去幾年時間,蘋果已經用自研的ARM架構M系列芯片,在Mac產品線完全取代了原先的英特爾酷睿。看起來現在高通的自研芯片也將憑借著AI光環,嘗試在Windows PC領域沖擊英特爾x86處理器的絕對優勢。
微軟在Build大會上公開宣布驍龍X Elite和高通芯片產品是第一批符合Copilot+標準的,另外戴爾、華碩、三星等諸多OEM廠商也即將發布搭載高通芯片的20多款AI PC筆記本。雷內·哈斯表示未來五年ARM架構芯片將在Windows PC市場里拿到超過半數的份額;克里斯蒂亞諾·阿蒙也給出了類似的樂觀預期,他強調Windows正在朝著Copilot+的AI方向轉型,這會帶來新的用戶。
在高通推出驍龍X Elite處理器后,ARM更是在訴訟中申請禁售所有基于驍龍X Elite處理器的Windows筆記本。這個行為的背后就是存在在糾紛里的另一個復雜因素 —— 微軟與高通的Windows on Arm獨家合作協議今年就將期滿,屆時或將有新的芯片巨頭入局。英特爾和AMD大概率會推出自己的AI PC芯片,高通驍龍X Elite將不再是ARM芯片在筆記本領域的唯一選擇,因此高通必須抓緊時間搶占市場先機。
而ARM主要依靠出售芯片設計專利獲利,如果高通在AI PC市場形成壟斷,可能會影響ARM的整體收入。因此,ARM選擇通過法律手段,試圖阻止高通以維護其標準的統一性,顯然不希望把雞蛋都放在高通一個籃子里。
聯發科是ARM目前寄予厚望的合作伙伴。雙方已經在Chromebook領域進行了多年合作,并從2022年就開始籌備打造筆記本芯片,等到微軟與高通的獨家合作到期,聯發科就可能在明年CES發布基于ARM架構的筆記本芯片。相比高通采用定制內核設計,聯發科使用ARM Cortex設計,意味著ARM能夠獲得更多的授權費用。
雖然目前高通和ARM都沒有改變自己的立場,但外界相信雙方最終可以達成和解,而不至于鬧到兩敗俱傷的地步。在專利訴訟中,禁售大多是一種終級施壓手段,例如在高通與蘋果的專利大戰中,高通利用自己在移動領域的雄厚專利儲備,成功申請到了蘋果部分機型的禁售令,最終迫使蘋果不得不接受專利授權條件。
微軟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Windows on Arm的概念,雖與高通簽訂Snapdragonx系列的獨家合同,Nuvia的架構固然出色,但沒有微軟的配套生態支持,其潛力能否充分釋放仍是未知數。ARM的出現使得Wintel生態加速瓦解,但在Windows系統中,ARM CPU仍是小眾玩家。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ARM也受益于高通處理器在筆記本領域的突破,他們并不希望摧毀ARM架構芯片在Windows PC的增長前景。在AI概念帶來的巨大增長空間推動下,ARM市值達到了1492.46億美元,甚至超過了傳統芯片巨頭英特爾939.86億美元。而僅僅四年前,軟銀還同意作價400億美元將ARM出售給英偉達(交易因為反壟斷監管訴訟而被迫取消)。
RISC-V或許也有機會
在官方新聞稿中曝出的信息,高通將聯合恩智浦、Nordic Semiconductor、博世和英飛凌組建一家新公司,通過支持下一代硬件開發而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推動RISC-V的采用。
據了解,新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個市場目標鎖定在了汽車領域,并且最終將擴展到物聯網和移動端,這不僅是高通最大的市場,也是過去與ARM公司的主要合作領域,無疑進一步放大了這一后來者對ARM的威脅。RISC-V在定位上天然具備取代ARM的能力,因其開源許可的特性,很有可能讓下游芯片廠商免去ARM收取的與其指令集兼容費用,這將從根本上動搖ARM的市場根基。
ARM或許還會修改授權協議,要求所有使用ARM公版CPU的企業必須接受整套處理器方案的打包,不得使用第三方架構模塊。如果ARM真的打算推行新的授權方案,那么很有可能會引起廠商的抵抗,直接轉投RISC-V陣營。
RISC-V架構在過去的兩年里,已經證明了自己用于由于ARM的架構底層,以及更加自由的架構授權方式,高通、英特爾、聯發科等企業都是RISC-V聯盟的高等會員。更有意思的是,RISC-V聯盟中占據優勢的是中國企業,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在過去兩年里占據了RISC-V芯片超50%的出貨量,同時也首次將RISC-V芯片用于安卓系統,邁出了走向手機市場的第一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