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調整力度,教育部支持高校布局集成電路、AI等專業
7 月 23 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關于開展 2024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大本科專業調整力度,著力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08/461666.htm《通知》要求「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支持高校面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綠色低碳、涉外法治、國際傳播、國際組織、金融科技等關鍵領域布局相關專業,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通知》提出「推動專業優化升級」,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對現有專業進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興專業,打造特色優勢專業集群。
此外,《通知》還提到「加強省級統籌指導」,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本區域產業發展實際,引導高校設置符合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專業,并做好增設專業形式審核工作,對不符合工作要求的高校及時提出反饋意見。2024 年 7 月 31 日前在平臺報送本地急需緊缺以及就業率低的專業清單,為屬地高校優化專業結構提供參考。
今年 3 月,教育部發布 24 種本科新增專業,設置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等專業。此次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 3389 個專業布點,數量之多為歷年之最。其中,新增布點 1673 個、撤銷布點 1670 個,數量基本持平。以學科門類計,工學所涉專業數量最多,有 1322 個,占比 39%,這與工學作為第一大學科門類的基本情況相呼應。從區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專業有 1802 個,占比 53.17%。
在本次普通高校本科專業調整中,24 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2024 年起,即可進行高考招生。目前,目錄內共包含 93 個專業類、816 種專業。此次一共增設 24 種新專業,其中,立足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設置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等專業;聚焦科學前沿和關鍵技術領域,深化「四新」建設,設置電子信息材料、智能視覺工程、智能海洋裝備等專業。
高校加速獲批「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本科專業
學科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制度基礎設施。針對國內對集成電路設計和系統設計人才的大量需求,教育部于 2003 年設立了「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本科專業。
自 2003 年起,陸續有高校獲批新增「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本科專業。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近年來,高校新增「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的速度明顯加快:每年獲批新增備案或審批「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本科專業的高校在 2020 年增至 10 所,并在 2021 年、2022 年均突破了 20 所。
與此同時,還有高校開設了「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二學位,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 2003 年經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又在 2021 年新增備案設置「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二學位。
對此,有熟悉集成電路產業的從業者向記者表示,獲批高校的增長說明國家對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視,有利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的長遠發展?!府斍拔覈呻娐钒l展的薄弱環節是制造環節,我們期待國家在集成電路制造相關專業培養更多人才,比如高精度運動控制、光學、材料等相關學科。」
目前,「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隸屬于我國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卡脖子領域」而設立的「交叉學科」門類下一級學科「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從過去分散在不同二級學科中,到如今「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成為一級學科,背后也有我國解決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缺失問題的努力。
2020 年 12 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將「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設置為一級學科。對于增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作出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決定,就是要構建支撐集成電路產業高速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從數量上和質量上培養出滿足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人才,為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