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恰逢原廠缺貨期,固態硬盤或迎新一輪漲價
今日凌晨,中國臺灣東部的花蓮縣連續發生地震,最高強度為6.3級,震源深度10公里,據中國地震臺網分析,本次地震均為4月3日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的7.3級地震的余震。中國臺灣地區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其10nm以下先進制程供應全球占比高達69%。地震帶來的重創使得本地存儲芯片廠商必須停工檢修、調試設備,從而影響出貨,不少廠商都向客戶發出了漲價通知。而此次余震,可能會再次影響本地芯片廠商們剛從上次地震中恢復的存儲產能,讓行業迎來新一輪漲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04/457977.htm在過去兩年,全球的存儲廠商都經歷了“至暗時刻”——成本上漲、降價、庫存積壓,導致強如三星、SK海力士等都遭受巨大損失。虧損的結果之一便是各大存儲原廠減少了資本投入,紛紛縮減產能,而當緊縮的產能難以應對持續上漲的需求時,漲價便難以避免。
存儲行業具有較強的周期性,波動周期約3~4年,這一輪價格波動也是存儲行業周期性的具體表現。根據WSTS數據,從2004年至今,全球存儲芯片產業共經歷了5輪周期,目前正處于第6輪周期起點。從市場規模增速來看,2006年、2010年、2014年、2017年和2021年均出現了增速峰值,分別為20.6%、55.4%、18.2%、61.5%以及28.8%。影響歷史上周期上行主要驅動因素有終端銷量爆發、新技術投入應用,晶圓廠合并、減產、產能不足等因素。下行的因素包括產能過剩、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及需求疲軟等。
現在新一輪的存儲行業上行周期,來了。
原廠、大廠,接連漲價!
存儲市場的上行周期在2024年到來,研究機構Gartner此前報告指出,存儲芯片需求在2024年將強勁復蘇,營收預估將暴增66.3%。預測很快成為了現實,眾多存儲界“大佬”都宣布了漲價:
三星:據BusinessKorea的報道,三星擬在第二季度上調企業級SSD價格20%-25%,旨在扭轉自2023年以來的下跌趨勢。最初,三星計劃較上一季度提價約15%。但由于需求高于預期,三星決定擴大提價幅度。
美光:4月9日,據臺媒報道,市場消息人士透露,半導體巨頭美光已向多數客戶提出調升第二季度產品報價的計劃,漲幅高達超過20%。
西部數據:4月10日,西部數據表示,旗下的機械硬盤(HDD)和固態硬盤(SSD)都出現了供應短缺。而且閃存產品的需求也超出了預期,因此本季度將繼續調整閃存和硬盤產品的價格,其中一些變動將立即生效。
希捷:機械硬盤大廠希捷科技近日也向客戶發出漲價函,宣布將對新訂單和超出先前承諾數量的需求立即進行漲價。
2024年伊始,NAND閃存價格開啟持續上漲,第一季度整體上漲23-28%,第二季度預計還會上漲13-18%,反映到終端SSD市場,部分產品甚至已經價格翻倍。此外,過去兩周,業界頻繁傳出企業級SSD面臨短缺的消息,TrendForce認為,受益于北美和中國通信服務提供商不斷增長的需求,預計今年上半年企業級SSD采購量將環比增長。
除了供應方,需求方對存儲芯片需求的增加也進一步將供需曲線推向了賣方市場,此前英偉達CEO黃仁勛在英偉達GTC 2024活動的媒體見面會上暗示,英偉達有意采購三星的HBM芯片。隨后有韓媒爆料稱,英偉達最快將從9月開始大量購買三星的閃存產品,將會給接下來三星電子的業績帶來更強的增長動力。
AI引領,企業級SSD需求強勁復蘇
可以確定的是,2024年是存儲行業復蘇的轉折之年。受疫情、經濟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經歷了兩年的下滑。隨著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生成式AI的普及,AI技術在PC和手機的廣泛應用,AI PC和AI手機也迎來了新一輪爆發,PC、智能手機等終端廠商預計將引來需求復蘇,帶動NAND Flash等存儲的價格上漲。
此外,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對存儲性能需求的爆發式增長。這一變化也將助力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花旗分析師指出,SSD將成為AI的一部分,可能會取代HDD用于AI。因為SSD更適合AI訓練應用,其速度較HDD快40倍。美國頂級科技公司的數據中心正在從HDD轉向企業級SSD。這一趨勢也極大地增加了對存儲設備的需求,導致SSD供應緊張。
在需求量顯著增加的當下,一些買家試圖在下半年旺季之前增加庫存水平,預計第二季度企業級SSD合同價格將上漲20%-25%。業界分析,受惠于北美及中國云端服務業者(CSP)需求上升,預期2024年上半年企業級SSD采購量將會逐季成長。預估今年第二季企業級SSD合約價季增20~25%,漲幅為全線產品最高。而在消費級SSD在第二季度預估增幅為10~15%。
從全球市場看,美、日、韓等企業在SSD領域具有不管是產能、生態還是銷售體系都具有先發優勢,國產化產品的市場份額較低。近年來,雖然本土廠商積極發力企業級 SSD,但由于SSD格局較為集中,幾家國際存儲巨頭依然掌握較高話語權。因此,伴隨著全球存儲芯片價格的上漲和半導體供應鏈壓力的持續加大,國產固態硬盤的成本也會被動跟隨國際市場而水漲船高。
回顧近幾年的存儲行業發展,可以看到無論是因供需-價格周期、地震影響還是國際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地的半導體企業,都經歷了一系列嚴峻的考驗。但這些也加大了中國的存儲芯片制造商提供了改進工藝和創新的動力,以更好地適應一個不斷變化的市場。希望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盡快從地震的創傷中恢復,也希望存儲產業在新一輪上行周期中蓬勃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