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洗牌后,千億市值半導體企業還剩8家

洗牌后,千億市值半導體企業還剩8家

作者: 時間:2024-01-29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在過去的一年里,半導體周期低谷已至,帶來了半導體產業前所未有的洗牌。市場是公平的,所有企業都面臨著需求縮減的困境,巨頭企業也不例外。同時,在這場周期的大洗牌中,也有新興企業嶄露頭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01/455172.htm

半導體的周期性洗牌對產業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最顯著的變化是千億市值企業的減少。在浪潮退去后,國內千億市值的半導體玩家也在更迭,這其中,有新晉者,也有退出者。

千億市值玩家,僅剩 8 家

截至 2024 年 1 月 10 日的數據,目前電子板塊企業中,僅有 8 家企業市值達到千億以上。分別是:中芯國際、海康威視、工業富聯、立訊精密、海光信息、京東方、北方華創和韋爾股份。

相較去年的市值,有四家企業大步邁進,一年內市值暴增 500 億以上,也就是中芯國際、工業富聯、立訊精密、海光信息。

首先來看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晶圓代工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去年的市值已經達到了 3230 億元,一年的時間里,又繼續增長了 620 億元,有望走到 4000 億元的行列。

由于中芯國際全年財報在 2 月才會發布,我們可以先看看三季度的財報情況。從中芯國際的業績看,2023 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實現營業收入約 117.8 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下降了 1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6.77 億元,同比下降 78.4%,這一下降幅度非常顯著。這么來看,在三季度中芯國際還是面臨著一些財務壓力。

去年中芯國際的資本開支是比較大的,三季度開支在 21 億美元,前三個季度開支在 52 億美元左右。也是出于一些考慮,中芯國際允許設備供應商提前交貨。這也帶來全年的資本預期上調到 75 億美元。

不過,在三季度回答投資人提問時,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對于開支高的問題回復到:「中芯國際一個工廠建立起來是準備運行二十年以上的,我們主要是看未來。中芯國際建設的產能,都是有跟客戶事先做過溝通的。我們的信心還是比較高,認為在未來還是有客戶的需求和訂單的。」從市場的反映和市值的增長中,還是可以看到,國內投資人對于中芯國際的看好。

再來看看工業富聯和立訊精密。這兩個公司放在一起談,一方面是因為去年的市值也相差不大,在 1700、1800 億元上下。另一方面是因為兩家都屬于「蘋果系」,工業富聯是鴻海集團(富士康)的子公司,是蘋果 iPhone 最大的代工廠,立訊精密則號稱「果鏈一哥」,拿下了蘋果大量訂單。因為都是背靠蘋果的「大樹」,在蘋果蒸蒸日上的同時這兩家的市值增長也是「步步高升」。

相較慘淡的消費電子企業,立訊精密在披露 2023 年三季度財報時,保住了「果鏈一哥」的體面。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558.75 億元,同比增長 7.31%,實現歸母凈利潤 73.74 億元,同比增長 15.22%。但這增長的 7.31%,實際上是自 2010 年來,立訊精密首次增速降至個位數。

不過,立訊精密在年底進一步鞏固自己「果鏈一哥」的地位。宣布使用 21.08 億元收購和碩旗下工廠世碩 62.5% 股權。這也意味著蘋果代工廠三大將:富士康、和碩、立訊精密中,立訊精密進一步壯大其蘋果代工業務,而和碩將進一步淡出大陸蘋果制造業務。

工業富聯的 2023 年三季度報還不錯,三季度營收 1220.4 億元,同比下降 10.15%;凈利潤 63.4 億元,同比增長 28.4%。營收下降,凈利潤卻在提高。這與工業富聯「偷偷」和英偉達搭線不無關系。

在 AI 算力市場不斷爆發中,工業富聯不斷擴大與英偉達的合作。不僅為英偉達獨家供應 A100、H100 板卡,同時也是英偉達最新的 GPU HPC 平臺獨家設計生產交付供應商。此外,還首次拿下了英偉達的 HGX AI 服務器芯片基板的訂單,加上早已拿到的 DGX AI 服務器芯片基板訂單,已成為英偉達 AI 服務器芯片基板的最大供應商,占據了超過 50% 的市場份額。

正因如此,工業富聯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 28.4%,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 20%,均創下公司上市以來新高,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凈利率這三項重要指標,都分別實現 22%、38%、44% 的增長,也都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的新高。

說完了蘋果系,我們來看看「龍頭系」,如京東方、北方華創、韋爾股份三家,分別是細分領域面板、半導體設備、設計的龍頭老大。相較于動輒 500 億元的增長,這三家的市值增長較為平緩。

京東方三季度實現收入 463.37 億元,同比增長 12.65%;實現凈利潤 2.86 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從 2023 年一年來看,一季度和二季度京東方的凈利潤都是負值,但是二季度相較一季度有所好轉,到了三季度扭虧為盈。

作為面板龍頭,京東方還在去年宣布投資第 8.6 代 AMOLED 生產線項目,建設全球首批高世代 AMOLED 半導體顯示生產線。這個項目計劃投資總額在 630 億元人民幣左右,設備投資約占六成以上。

北方華創,國內半導體設備龍頭,其產品覆蓋率達到 51%,排名第一。2023 年,北方華創的業績都出現持續增長,前三季度營業收入 145.88 億元,同比增長 45.7%。對于業績的增長,北方華創認為是電子工藝裝備收入取得高速增長,使得整體營業收入增加。不管怎么說,作為半導體設備的龍頭企業,能夠撐起千億市值也是預料之中。

自從 2019 年以 152 億元的價格成功收購全球第三大圖像傳感器芯片生產企業北京豪威,一躍成為中國最強的 CMOS 芯片廠商后,韋爾股份一直是半導體行業熱門的存在。2023 年韋爾股份的財報,也是三季度得到了大幅改善。今年 1-9 月,韋爾股份營業收入 150.81 億元,同比下降 1.96%,凈利潤 3.68 億元,同比下降約八成。但第三季度,營收 62.23 億元,同比增長 44.35%,環比增長 37.58%,凈利潤 2.15 億元。

新晉者,市場的高歌

在退潮之中,有一家企業高歌猛進,一年市值暴漲了 682 億元,強勢擠進千億市值俱樂部中。這個企業就是——海光信息。

我們來看看 2023 年,海光信息干了什么?

從業績來看,海光信息 2023 年全年營業收入 56.8 億到 62.6 億元,同比增長 10.82% 到 22.1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11.8 億元到 13.2 億元,同比增長 46.85% 到 64.27%。其實今年上半年公布財報時,海光信息的利潤也大漲了 42%。

對于業績的增長,離不開產品的推動。海光信息業績暴漲的原因就是「產品賣得好」。海光信息表示,海光 CPU(通用處理器)和 DCU(海光協處理器)產品的性能優異,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從產品上看,海光信息的產品采用 X86 架構,分別有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和海光協處理器(DCU)。目前主力銷售的 CPU 產品是海光三號,公司下一代 CPU 產品海光四號、海光五號的研發也進展順利;海光 DCU 屬于 GPGPU(通用 GPU)的一種,目前深算二號已經在商業用戶端實現了銷售。

從市場上看,2023 年初以來,國內運營商、金融等領域陸續釋出國產服務器招標需求,受益于信創業務,海光信息的業績持續增長。根據披露,今年 2 月,中國聯通公示《2022 年通用服務器集中采購項目》候選人,合計采購服務器 55352 臺,共計 46 億元,國產 CPU 服務器金額占比達 41.4%。其中,海光芯片服務器 10300 臺,占比 19.5%,排名第二。此外,在運營商、金融(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光大銀行、深圳證券交易所)等單位的招標公告中,均可見到對海光系列服務器整機及配件的大規模采購或配置需求。

因此,海光信息的市值暴漲也是市場的期待。

退出者,周期的選擇

在盤點的八家企業中,海康威視主營方案、智能物聯;工業富聯涵蓋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云計算及工業互聯網、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京東方則是妥妥的面板巨頭。因此,如果嚴格來看真正完全歸屬半導體行業的企業,僅有:中芯國際、立訊精密、海光信息、北方華創、韋爾股份這 5 家。

其實,在 2023 年時,能夠列入千億市值行列的半導體企業數量是更多的。除了今年的中芯國際、韋爾股份、北方華創外,還有紫光國微、三安光電。如果再往前數兩年,那么還可以加上瀾起科技、兆易創新、聞泰科技、中微公司、卓勝微、匯頂科技、華潤微等 7 家企業。

我們來看看,退出者們發生了什么。

第一個退出者是紫光國微。紫光國微目前市值在 515.12 億元,距離曾經超 1500 億市值距蒸發掉三分之二。從財報來看,紫光國微的財報還不錯。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56.42 億元,同比增長 14.31%;歸母凈利潤 20.31 億元,同比微降 0.48%。

紫光國微以特種集成電路、智能安全芯片為兩大主業。對于利潤的下降,紫光國微表示公司特種集成電路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較大,同時智能安全芯片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較多,總體收入構成發生變化,導致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銷售毛利減少。

總體來說,紫光國微的發展還是蒸蒸日上的。不過,在眾多半導體企業市值紛紛腰斬的今天,紫光國微的市值也還是發生了下滑。

第二個退出者是三安光電。三安光電目前的市值在 655.06 億元,相較去年的 1129 億元也是蒸發了不少。三安光電第三季度營業收入 36.86 億元,同比增長 13.43%;歸母凈利潤 264.36 萬元,同比下降 95.19%;歸母扣非凈利潤-2.3 億元,同比下降 115.31%

市值下滑與 LED 芯片行業不景氣有關。三安光電主要從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以氮化鎵、砷化鎵、碳化硅、磷化銦、氮化鋁、藍寶石等化合物半導體新材料所涉及的外延片、芯片為核心主業。受行業去庫存影響,市場競爭加劇,三安光電上半年 LED 芯片售價同比有所下降。

不過,三安光電也在積極轉型,向第三代半導體進發。與意法半導體在重慶籌建第三代半導體代工廠。雖然轉型之路難行,但不得不說第三代半導體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和前景的領域,三安光電在這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只要三安光電能夠堅持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控制成本風險,就有可能在未來實現逆襲。

結語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更何況,半導體行業明顯的周期性,會在每次高潮與低谷中,將一些企業高高揚起,同時也將一些企業重重砸下。

2024 年的新千億市值俱樂部,代表的也僅僅是一年的風向。不過,風吹過,總能掀起一片碧波。在千億市值越來越難達成的時代,拼的只有更先進的技術和更亮眼的創新。



關鍵詞: 半導體公司市值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