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三星及 Naver 展示最新 AI 芯片,能效比英偉達芯片高 8 倍

三星及 Naver 展示最新 AI 芯片,能效比英偉達芯片高 8 倍

作者: 時間:2024-01-08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和 Naver 展示了他們在最近的一年里共同開發的人工智能(AI)半導體,該產品能效比英偉達等競爭對手的芯片高出約 8 倍,預計將為 Naver 的超大規模 AI 模型 HyperCLOVA X 提供支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401/454546.htm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舉行「第四次 AI 半導體高層戰略對話」,展示韓國 AI 半導體企業成就。Naver 和開發的 AI 半導體以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的形式亮相,該半導體預計將用于運行 Naver 的 HyperCLOVA X。

Naver 表示,這款 AI 半導體的能效比英偉達等公司的競爭產品高 8 倍。這是通過集成低功耗、緊湊型雙倍數據速率(LPDDR)DRAM 以提高效率來實現的。更高的能效意味著可以用更少的功耗實現相同的計算性能,從而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執行大規模計算任務。

此前,和 Naver 已于 2022 年 12 月簽署了開發 AI 半導體解決方案的諒解備忘錄(MOU),并成立了工作組。

韓國政府計劃到 2030 年分三個階段增強國產 AI 半導體。第一階段涉及將韓國國產神經處理單元(NPU)應用于數據中心并提供基于云的 AI 服務。

三星自研 AI 大語言模型 將應用于下一代智能手機

2023 年三星人工智能論壇上,三星官方正式公布了其自研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 Gauss(高斯)。三星以科技創新優勢為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領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和突破中,以大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憑借高速的發展和廣闊的應用場景,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與討論,為產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和挑戰的同時,也引起眾多科技企業競相投入研發。作為國際領先的科技企業,三星 Gauss 的亮相讓外界看到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突破。

三星 Gauss 由三星研究院設計,本質上是提高生產力的「典型 AI 大模型」,分別涉及當下最流行的文字處理、代碼編寫、圖像生成三大功能。

具體來講,該模型由三星 Gauss 語言、三星 Gauss 代碼和三星 Gauss 圖像組成。其中三星 Gauss 語言是一種生成式語言模型,通過簡化撰寫電子郵件、總結文檔和翻譯內容等任務來提高工作效率;三星 Gauss 代碼是一種針對軟件開發的生成代碼模型,可以幫助開發人員快速編寫代碼及簡化編程過程,而且支持通過交互式界面進行代碼描述和測試用例生成等功能,優化代碼質量和效率;三星 Gauss 圖像是一種生成圖像模型,可以根據用戶的輸入或提示生成和編輯圖像,包括樣式更改和添加,甚至可以將低分辨率圖像轉換為高分辨率圖像。

開發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系統,數據中心算力是基礎。三星還擁有自主研發的超高速高帶寬內存的新產品——HBM3E Shinebolt,為三星 Gauss 提供高速的數據和算力支持。

三星 HBM3E Shinebolt(第三代超高速高帶寬內存)

Gartner 曾預測,到 2026 年,超過 80% 的企業將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 API 或模型,或在生產環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據了解,目前三星已將該模型應用于提高員工生產力,未來還將會擴展到各種三星產品應用,為用戶提供全新的工作生活體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的興起,也讓人們更加擔心隱私和安全問題。對此三星重點關注并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其在開發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也在推進各種活動,以確保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例如三星從數據收集到人工智能模型開發、服務部署和人工智能生成結果,都加強主動消除和監控整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和隱私問題的能力,以確保人工智能的使用符合人工智能倫理原則。

另外三星電子 12 月 15 日發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 (AI) 筆記本——Galaxy Book4 系列筆記本電腦。據介紹,新系列筆記本電腦將于明年 1 月 2 日起正式發售,三星于本月 18 日在官網推出「Galaxy Book4」「Galaxy Book4Pro360」早鳥優惠。新系列筆記本電腦使用 14 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芯片內置神經網絡處理單元 (NPU),無需網絡連接即可處理多個 AI 操作,增強了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獨立圖形處理方面,搭載的英特爾銳炫顯卡、英偉達 GeForce RTX40 系列大幅提升了生產力、游戲和內容創作所需工作負載的性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