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波整流電路詳細分析
我們為了提高這個電路的整流效率并且減少Uo的交流分量,常常采用改進的全波整流電路的辦法。這個電路是由兩個半波整流電路組合而成的,和半波整流電路相比的話,全波整流電路具有更高的電源利用率,相當于負半周期沒有浪費。它能夠輸出更高而且更穩定的直流電壓。但是,這種電路的缺點在于需要使用帶有抽頭的電源變壓器,這會使變壓器的結構變得相對復雜一些。
如上圖,變壓器T的次級線圈的匝數是為半波整流時次級線圈匝數的2倍,這個線圈被分為中心抽頭L2和L3兩部分。在上面這個電路中,我們繼續使用的是兩個整流二極管,標號分別是二極管VD和二極管VD2。當我們將負載RL接入U1的時候,L?和L?上分別產生了U2和U3兩個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的交流電壓。
下面具體分析:

第一階段分析:當U1處在正半周期的時候,次級線圈U2和U3都呈現出上正下負的狀態。但是對于整流二極管VD1而言,U?是正向電壓,所以VD1導通。電流I1經過二極管VD1,流過電阻RL,形成回路,進而導致RL上的壓降U也是上正下負的狀態。但是對于整流二極管VD2來說,U3是反向電壓,因此VD2是處于反向截止狀態的,不會有電流流過。

第二階段,當U1處于負半周期的時候,U2和3都是呈現出上負下正的狀態。我們對于整流二極管VD1而言,U2是反向額電壓,所以VD1是反向截止的,不會有電流流過。但是對于整流二極管VD2來說,U3是正向的電壓,所以VD2是處于導通狀態的。電流I經過VD?流向負載電阻RL,進而導致RL上的壓降U仍為上正下負的狀態。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當U1處于正半周期的時候,整流二極管VD1是導通的,由于單向導電性,整流二極管VD2是截止的,因此由U2向負載電阻RL供電。而當U1處于負半周期的時候,整流二極管VD?導通,整流二極管VD1是截止的,因此由U3向負載電阻RL供電。由于U2和U3大小是相等且極性為相反,因此交流電壓的正、負半周期都是在負載電阻RL上都能得到了充分利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