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首屆全國集群智能技術挑戰賽隆重召開
2023年11月24日-27日,2023第七屆全國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大會暨首屆全國集群智能技術挑戰賽在南京隆重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主辦,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政府、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空中多智能體協同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空天防御創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復雜產品智能制造系統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飛行器控制一體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復雜系統建模與仿真全國重點實驗室、復雜系統仿真技術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航-二院二部集群智能控制聯合實驗室、北航-四院十七所智能協同與感知聯合實驗室、北航-一院研發部航天集群智能聯合實驗室、未來區塊鏈與隱私計算高精尖創新中心等單位聯合承辦。來自我國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領域相關高校、院所和企業等200多個單位的7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本屆大會。大會包括領導致辭、簽約儀式、頒獎典禮三項開幕式環節和大會特邀報告、分會場報告兩項學術交流環節。開幕式和大會特邀報告于11月25日召開,開幕式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秘書長劉玉超主持。
劉玉超秘書長主持開幕式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名譽理事長戴浩院士代表學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是當今科技領域中備受關注的研究方向,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一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為推動我國國防建設和科技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大會能夠成為鏈接集群智能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優質學術交流和合作互動的平臺,為推動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提供支撐,為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戴浩院士、方靖區長、蔣國平副書記、任章教授致辭
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政府區長方靖代表會議舉辦地所在的鼓樓區人民政府致辭,對參會代表熱烈歡迎,并介紹了鼓樓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希望與參會高校院所、專家學者共同發揮資源和優勢,在領軍企業、科創平臺、專精人才與特色品牌等方面開展合作,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
南京郵電大學黨委副書記、大會主席蔣國平教授代表會議承辦方致辭,感謝大家出席本屆大會,并回顧了南京郵電大學的發展歷程,結合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相關研究方向介紹了學校在學科建設和科技攻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希望本次大會能夠為與會代表提供一個近距離溝通交流的高質量平臺。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主任、大會主席任章教授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致辭,感謝大家對全國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大會的支持,對今年全國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大會、首屆全國集群智能技術挑戰賽、集群智能技術裝備展示的籌備和參會情況進行了介紹,希望通過會、賽、展有機融合的方式,打造一個以大會促交流,以比賽促發展,以展覽促合作,可有效鏈接學術界、產業界和軍政部門的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的生態圈,為我國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做出更大的貢獻,再創新的輝煌。
隨后舉行了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與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名譽理事長戴浩院士、學會副秘書長宋鵬、董希旺和秘書長助理張俊文的見證下,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李千目和學會副秘書長宋榮分別代表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本次戰略合作,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江蘇省指揮與控制系統科學技術領域創新發展,在推動指揮與控制相關產業發展、加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加強人才隊伍與智庫建設、打造高端學術交流品牌、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等方面,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揮聰明才智和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會及地方科協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簽約儀式
頒獎典禮環節首先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名譽理事長戴浩院士為付夢印院士和潘成勝教授頒發了CICC會士證書,以表彰他們為我國指揮與控制學科發展和技術進度做出的卓越貢獻。
戴浩院士為付夢印院士和潘成勝教授頒發CICC會士證書
本屆大會期間同步舉行了首屆全國集群智能技術挑戰賽的總決賽,首屆挑戰賽以“蜂群速遞”為主題,共吸引了自國內一流高校、國防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等在內的38家單位的64支參賽隊報名參賽,參賽人數達到438人。經過激烈角逐,于11月24日評選出特等獎1名、一等獎2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四名。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政府區長方靖和大會主席王蒙一共同為獲獎隊伍頒獎。
特邀大會報告環節分別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劉玉超秘書長,專委會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學孫健教授,大會主席、專委會副主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王蒙一研究員,專委會副主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惠俊鵬研究員,學會副秘書長、專委會總干事、大會執行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董希旺教授,專委會副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謀教授主持。
劉玉超秘書長、孫健教授、王蒙一研究員
惠俊鵬研究員、董希旺教授、陳謀教授
分別主持特邀大會報告
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自力院士、海軍航空大學的何友院士(在線報告)、南京理工大學的付夢印院士、湖南大學的李樹濤教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的王蒙一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王力哲教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的石曉榮研究員、西北工業大學的黃攀峰教授、中國電科集團智能院的趙彥杰研究員(邱浩高工代)、南京郵電大學的岳東教授、東南大學的陳熙源教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的曲蘊杰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的方浩教授、中國電科集團28所的李清偉研究員、西湖大學的趙世鈺教授等15位院士、專家和學者分別以“智能系統可靠性與健康管理”、“人工智能發展前沿”、“陸上無人系統認知導航技術”、“高光譜圖像智能處理與識別”、“‘群對群’協同對抗的規劃與制導問題研究”、“海島礁環境遙感智能探測”、“多智能體協同決策技術”、“繩系多智能體協同控制及其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無人機蜂群實踐與思考”、“配電網海量分布式源荷儲的智能決策與協同控制”、“面向水域無人艇的集群協同導航定位關鍵技術”、“生物智能啟發的無人系統決策與規劃方法研究”、“嚴格信息-物理約束下的無人系統協同感知,規劃與控制”、“未來空中編隊智能指揮控制技術發展思考”、“多機器人隊形控制——從理論到實踐”為主題做了高水平的特邀大會報告。
王自力院士、何友院士(在線)、付夢印院士
李樹濤教授、王蒙一研究員、王力哲教授
做特邀大會報告
石曉榮研究員、黃攀峰教授、趙彥杰研究員(邱浩代)
岳東教授、陳熙源教授、曲蘊杰研究員
方浩教授、李清偉研究員、趙世鈺教授
做特邀大會報告
11月26日,錄用論文進行分會場報告。本屆大會共錄用論文425篇,其中包括中文論文128篇,英文論文297篇。所有論文根據主題相關性被分在了9個分會場和80個張貼區域,其中209篇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完成論文宣講, 216篇以張貼報告的形式完成論文宣講。錄用的論文中,目前已經有65篇被推薦到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指揮與控制學報、航空學報、宇航學報、航天控制、中國空間科學技術等高質量SCI、EI、核心期刊發表。
分會場口頭報告和張貼報告
大會期間還同步舉行了集群智能技術裝備展示,吸引了包括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航天科工深圳(集團)有限公司、珠海云洲、卓翼(飛思實驗室)、泊松、昂飛、阿木實驗室、中科導控、清研訊科、元客視界、東方中科、云訥科技、格瑞納電子等智能無人平臺、導航定位系統、數據鏈、傳感任務載荷以及集群演示驗證全套方案的高新技術產品供應商,《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航空學報》、《Unmanned Systems》、《Drones》等行業旗艦的SCI期刊雜志社,科學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 Nature)等國內外一流出版社,以及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政府的參展。現場還進行了無人機集群和四足機器人等各種實物展示以及動態展演。
集群智能技術裝備展示現場
無人機集群協同飛行展演
四足機器人自主控制動態展演
本屆大會聚焦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相關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等內容,參會代表們一致認為大會特邀報告、分會場報告、挑戰賽、裝備展精彩紛呈,涉及空、天、地、海等無人集群系統智能與協同的各個方面,信息量大,技術含量高,收獲非常多。大會的圓滿召開為推動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行業內主要優勢單位和專家群體的學術引領作用,加強集群智能與協同控制需求牽引和對接、技術交流和互動、裝備形成和應用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加速我國集群智能裝備實用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參會代表合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