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邁向未來--中國的自動取款機會在哪里?
11月8日至10日在中國烏鎮舉辦。今年峰會主題為“建設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十年沉淀,這個江南小鎮搖身一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互聯網小鎮”。EEPW編輯在眾多參加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成員中看到了一篇外國記者時隔幾年來到中國,對于消費方式改變的記錄。以下是EEPW編輯的編譯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EEPW觀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11/452780.htm烏鎮日記: 在過去四年里,Covid-19(冠狀病毒)對中國境外人士的訪問造成了挑戰,而這次重返世界互聯網大會,則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提醒,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在最基本的日常活動--購買物品--方面的另辟蹊徑。
在小商店、餐館甚至高檔酒店,掏出現金或出示信用卡都會引來難以置信的目光,讓工作人員無所適從。要求提供實際收據幾乎讓生意停頓下來。這位顧客會住在哪個“偏遠地區”呢?答案是香港,因為香港在使用移動應用程序購買所有東西方面顯然落后很多。
當人們不使用現金時,對自動取款機的需求就會消失。Statista的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2年,中國的自動取款機數量下降了近20%,僅有不到90萬臺。
在上海浦東機場辦理完入境手續后,我通常會在取行李前到匯豐銀行的自動取款機上取一些人民幣。但是,我沒有看到任何自動取款機:這一切讓我有所警覺。
幾天后,在會議上與三位三十多歲的風險投資人交談時,我問他們上次使用自動取款機是什么時候:一位記不清了,另兩位說是三年前和四年前。這說明了一切。我是個老古董(用非大陸手機號碼無法訪問微信)。
一位先生宣稱,連他的祖父都用應用程序支付貨款,并用一種復雜的目光看了我一眼。
引領潮流
中國消費者的數字化轉型已遠遠超越了音樂、照片、信息和電子郵件。
Statista 的研究發現,今年中國有超過 9.4 億人使用移動支付,數以百萬計的餐館、出租車、超市、便利店和醫院都接受支付寶和微信付款。
沒有現金,就沒有什么可清點、偷竊或逃避向政府報告的。所有收據都是數字化的,每天可節省無數噸紙張和存儲空間。
烏鎮距上海西南部幾小時車程,是一座建在運河上的古鎮,現已恢復昔日的輝煌。雖然這里風景優美,對當地游客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但即使在最豪華的酒店里,由于缺乏基本的英語,工作人員也常常需要打開翻譯應用程序才能理解熱拿鐵等術語。
2024 年,也許有些人會戴上耳機,具有實時翻譯功能,而機器人會用流利的英語或任何需要的語言做出回應。
雖然中國的 ATM 占地面積正在迅速縮小,但對實體會議和博覽會的需求肯定不會減少。
尊重與自主
自 2019 年以來,世界互聯網大會大會規模大幅擴大,增加了數十個主題論壇,包括 GSMA 計算能力網絡合作與創新會議,以及新的展廳。大會的主要議題是人工智能、數字包容性和提升計算能力以滿足急劇增長的網絡需求,當地參會人數眾多。為數不多的海外來賓可以在最大的酒店看到,主辦方在那里召集了大部分非中國人。
第一天的會議以視頻致辭拉開帷幕,重申了一個共同的主題: "應尊重網絡主權,尊重各國互聯網發展道路和治理模式。要遵守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反對網絡霸權主義。
中國網絡空間管理部部長在當天晚些時候重申了這一信息。
國際電聯副秘書長托馬斯-拉馬納斯卡斯(Tomas Lamanauskas)、緬甸信息部部長貌翁(Maung Ohn)、GSMA Ltd 首席執行官約翰-霍夫曼(John Hoffman)、IBM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阿爾文德-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和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等人也在上午發表了主旨演講。
約瑟夫·沃林 - 于2014年20月加入Mobile World Live,擔任亞洲區編輯。在加入GSMA之前,他曾擔任亞洲電信集團編輯十多年。他在香港工作多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