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庫:中國技術專利成長迅速 生物與電動車領域遠超德國
一項德國智庫剛發布的研究顯示,過去10年來中國大陸在技術創新上已成為德國的強勁競爭對手,尤其是在生物技術和電動車領域,中國大陸申報的專利數量已經遠遠超越德國。在幾乎所有的數字技術領域,中國都取得了大量專利,只有芯片技術仍處于弱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10/452059.htm《德國之聲》引述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的調查說,過去10年當中,中國大陸在生物技術領域申報的專利數量增加了7倍。而同一段時間內,來自德國的專利申請則減少了16%。
科隆經濟研究所對2010年至2019年中方申報的、對德國有影響的專利進行研究之后,發布詳細的研究報告指出,「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本次5年計劃在2025年結束時,中國大陸將在生物技術領域明顯超越德國。」
報告說,在汽車工業方面,中國大陸的專利申請增加了10倍,尤其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大陸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德國經濟研究所指出,得益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企業的推動,中國在電池和蓄電池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同德國不同,中國大陸在傳統燃油發動機方面幾乎沒有申報任何新的專利,因此也無需面臨技術轉型的壓力。除此之外,過去多年以來,中國大陸為研究機構和技術型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涌現出了一大批有望躋身世界前列的新興企業。
在德國,與數字技術相關的專利大部分都來自汽車工業,而在中國大陸,這類專利的84%都同電子工業有關。「在幾乎所有的數字技術領域,中國大陸都取得了大量專利,為國際競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過,在芯片技術方面,中國仍處于弱勢。
報導說中國大陸數碼技術領域的專利中,芯片技術的占比僅為6.1%,而中國臺灣的占比則為32.8%,排名世界第一。德國經濟研究所表示,這些專利數據以及相關的進口數據也反映出了中國大陸在芯片領域對中國臺灣的依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