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業營銷開新局 長虹強勢發力2023
近年來,隨著氣溫驟變加劇,消費者對空調的需求量越發增大,空調行業迎來了一波新的增長。如何把握機遇,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擴大市場份額,成為眾多品牌競爭的焦點,關于空調的營銷爭奪戰役漸漸打響。其中,長虹空調打造了一場名為“長虹造空調 造了很久 造得很好”的傳播事件,引起了消費者和行業的極大關注,或將成為又一例出圈案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9/450781.htm長虹空調:一次品牌內核與消費者情感的深度交流
縱觀行業今夏的營銷盛況,長虹空調本次的傳播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例如,以問答的形式編纂了品牌28年發展的硬核成就與高光時刻。“成都大運會健兒們的威風從哪兒吹來的?”“國寶大熊貓的同款空調是什么?”“如果空調有學歷,誰收到了北大、清華、川大、哈工大的offer?”這些與地域高度結合又恰如其分展現品牌干貨的問題出現在公交、地鐵、社區的人流集中地時,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同時還在小紅書、知乎上形成了熱議,可謂是長虹空調為消費者提交的一份發展答卷。
其次,該品牌聯合知乎在太古里街頭打造了一場快閃活動。了解到夏日街頭比充電和沖浪更能解決人們需求的是“充涼”,基于此痛點,長虹空調以“充涼站”為創意,不僅科普了有用的空調知識,還為路人提供了納涼之地,更有為戶外勞動者贈送涼水的公益活動,讓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快速拉升。再加以滿滿的知乎風格涂裝,使它成為了街頭名副其實的顯眼包。活動一經露出,眾多頭部媒體和大V打卡報道,引起了社會的較大反響。長虹空調最終斬獲超一億的傳播聲量,成為了盛夏空調屆的一股“新風”。
持續創新:以多元化的表達俘獲更多消費群體心智
長虹空調源起于1995年,依托精工科技,于1999年便帶來了對空調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直流變頻空調。后多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及《國家科技進步獎》,產品暢銷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28年的發展,使得它擁有了厚積薄發的勢能,站穩了腳跟后,才在今年開始進行品牌的長線耕耘。
年初,長虹空調發布“全無塵新風”、“雙翼風”兩大重磅產品。全無塵新風空調在新風量、靜音、恒溫、除菌、無塵等五大維度全面升級,讓消費者實現新風自由。雙翼風空調創新采用左右分區送風技術,可實現“擋風不擋涼,吹風不吹人”。可謂是在同質化較為嚴重的行業中找到了差異化突破口。
7月,長虹成為“成都大運會唯一指定合作家電品牌”。長虹空調為運動員提供了展現四川特色的“熊貓懶空調”,同時專門定制了數千臺英文版空調遙控器,便于外國友人使用。通過與“大運會”的連接,長虹空調展示了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實力和影響力。
8月,長虹正式簽約成為“中國火箭官方合作伙伴”。在一眾家電品牌中,長虹可謂始終掌握精工制造的優勢,多次為中國航天事業保駕護航。長虹空調更是研發出真空氦檢漏技術,為空調品質加碼。
9月,長虹空調高鐵冠名列車首發,被認為是兩張中國科技名片的強強合作。同時,借助此次高鐵冠名,長虹空調還發布了“精工品質 舒適每一度”的全新品牌傳播語,讓更多消費者近距離感受長虹空調的品牌溫度與速度。
傳播啟示:產品為王背景下的內容創新才是新出路
在品牌傳播唯快不破的今天,如何沉淀下來做堅實又具創新價值的內容呢?用硬核的產品品質實力與人文敘事表達進行品牌煥新演繹,長虹空調的做法或許是一次新的嘗試。
只有務實謀事,堅守高品質方向,結合當下用戶群體的喜好與平臺特點,解決痛點,找到癢點,讓用戶看到一個老品牌的新面貌,才是提升消費者認知,創造品牌價值共振的底層基因。長虹空調本次品牌傳播活動能取得較好成效,可以說正是實力沉淀的漣漪效應之體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