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半導體——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半導體——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作者: 時間:2023-06-09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2023 年下半年寄托著行業的很多希望,復蘇、破冰、周期上行……行業希望可以在今年下半年緩和回來,一片欣欣向榮。然而「百花齊放」好像有點難,「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行業有著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現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6/447550.htm

富在投資、人才、技術……窮則各有窮法。

投資:小廠、小地沒機會

在過去的 2022 年里,關鍵芯片(包括在成熟節點開發的芯片)的持續短缺引發了各個行業和地區對芯片和關鍵材料(如稀土、鎳、氖和鋰)供應連續性的擔憂。

麥肯錫高級合伙人 Ondrej Burkacky 表示:「在世界其他地方重建任何半導體供應鏈要素都需要時間?!挂粋€新的半導體工廠需要 5 年時間,技術的研發需要 10 到 15 年,想要建造彈性供應鏈更是難上加難,供應鏈是全球性的,沒有什么是真正本地化的,因為它是為服務全球市場而建立的。「這么難的事,能解決的無疑只有「極個別人」。

可以看出,2022 年在歐洲、美國、中國、韓國、中國臺灣地區、日本等地,擴充生產體制、增強供應鏈和強化新一代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動向不斷加速。背景在于,各國和各地區出于中美競爭激化的考慮,都想把堪稱關系各國 (地區) 技術霸權競爭和保障經濟安全的重要因素的半導體掌握在自己手中。

各國擴充投資的主力企業依舊是耳熟能詳的大公司。臺積電、英特爾、三星、SK 海力士、英飛凌、意法半導體、KLA、美光、IBM、Wolfspeed 等都在大肆擴張,然而很少有小公司和小地方的名字在接收投資,表格里美國的投資金額是越南的投資金額的近 158 倍,這個貧富分化著實明顯。

去年中國半導體投資 1.5 萬億,從半導體產業投資地域分布來看,共涉及 28 個省市(含直轄市)地區,其中投資資金占比 10% 以上的有中國臺灣、江蘇、廣東三個地區;投資資金排名前五個地區占比約為總額的 65.8%;從內外資分布看,內資資金占比為 75.8%,臺資占比為 23.8%,日韓資金占比為 0.38%。地域來看,都是本來就半導體發展較好的地區。

小城小廠從零開始困難,吸引力低,窮者愈窮。

人才:人往高處走

人才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在半導體產業發展中占據首要地位。各主要經濟體為維護和強化本土半導體優勢,紛紛針對半導體人才出臺多項振興計劃。

2022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規模 6100 億美元,主要芯片制造商宣布價值超過 3700 億美元的擴張計劃,一線工程師需求量大增,全球人才缺口持續擴大,75% 的半導體企業擔憂芯片「人才荒」加劇。引才手段更多,發達國家以產學聯合、提高待遇等方式應對本土人才缺口當前,美國半導體制造從業者約 19 萬人,因大規模新建晶圓廠帶來的人才缺口約 7 萬—9 萬人。據瑞士德科集團旗下獵頭企業阿第克統計,美國 2022 年半導體技術人員跳槽時的平均年薪比上一年增加 18%。

除了美國,日韓不斷加大獎金和補貼發放力度。東京電子近日為普通員工追加發放人均 30 萬日元的夏季獎金,2022 年累計發放人均超 30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14.9 萬元)的獎金。韓國三星電子則在 2022 年第四季度一次性發放了相當于 5 個月工資的特別獎金。中國臺灣地區多次漲薪,并鼓勵員工持股。據 104 人力銀行統計,2022 年第一季度,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人才需求平均每月 3.5 萬人,年增幅達 40%。中國臺灣聯發科等半導體大廠為實習生提供帶薪實習機會,其薪資水平與正式員工相差無幾;臺積電為吸引和留住人才,2022 年 4 月漲薪 5%—10%,遠超往年 3% 的漲幅,并對超過 5 萬名員工實施「買股補助」計劃,鼓勵員工成為公司股東。相關企業除了深耕頂大之外的技職學校,也將招聘觸角延伸到東南亞,以及開發女性工程師,甚至從高中開始綁定人才,向文科生招手。

薪資漲幅更大,各國「不惜血本」挽留半導體產業人才,這就讓沒有「血本」的「窮人」們被排除在外,連上場的資格都沒有。

抗壓能力:下行周期大廠能調整,小廠「要命了」

過去的一年里,半導體產業可以說整體進入「冰河時代」。慢慢的隨著英特爾、英偉達、TI、ST、NXP、博通、微芯、ADI、英飛凌等原廠持續放貨,大部分芯片的市場價已經回歸到正常水平,很多消費類客戶還存在大面積取消訂單的情況,導致短期內市場出現供過于求。

近期,根據 TrendForce 最新公布的每周內存現貨價格,DDR5 芯片的現貨價格已經重回下跌趨勢,導致整體現貨價格沒有回暖跡象。DDR5 芯片現貨價格再次震蕩下行,DDR4、DDR3 產品現貨價格繼續呈逐日遞增跌勢?,F貨市場整體還未出現價格反彈的跡象。近期,部分買家尋求小批量訂單的報價,但這種需求并沒有產生足夠的動力來擴大整體成交量。目前,多數貿易商普遍認為現貨價格已接近底部,但由于需求前景不樂觀,仍處于被動備貨狀態。主流芯片(即 DDR4 1Gx8 2666MT/s)現貨均價由上周的 1.543 美元下跌 0.97% 至本周的 1.528 美元。

為此市場情形三星改變了「不減產」的說法,表示「將存儲芯片產量調整至有意義的水平,已有足夠的庫存來應對未來需求」。據中國臺灣電子時報援引韓媒消息稱,此前為了處理 DRAM 過高庫存,SK 海力士也已于 2022 年第 4 季開啟降價促銷。日前 DRAM 去庫存有成,廠商已停止降價促銷。

與此同時三星、SK 海力士等都還在加緊研發新的內存技術,但是很多小廠就不是這么容易了。

據鈦媒體數據,2022 年中國吊銷、注銷的芯片企業超過 5700 家,比 2021 年多了 70%,少產 350 億塊芯片。芯片行業不僅投資巨大,周期長,等量產出來后,又可能因為沒有市場競爭力,而賣不出去,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原有的成熟企業壁壘更高,想超越更難。所以對于很多小公司來說造出來東西很難,哪怕是造出來了,沒有性價比就會沒有市場,無法立足。

技術: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

半導體行業每次到低谷期是市場需求行為,低谷期是很多投資者蓄能期,帶行情好就開始爆發。

在臺積電、英特爾被歐美芯片法案瘋搶邀請去建廠、三星美光大量投資新堆疊技術的時候,在大廠滿環期待開啟新的、好的循環期的時候,很多公司卻面臨著惡性循環。

魏少軍教授曾經透露,在中國 2810 家芯片設計企業中,僅有 32 家企業的人數超過 1000 人,51 家企業人員規模為 500-1000 人,人員規模 100-500 人的有 376 家。此外,更是有 2351 家企業是人數少于 100 人的小微企業,占比高達 83.7%。

因為隨著資本的逐漸冷靜,對于初創企業的選擇更加的慎重。在一些較為成熟且低端的賽道領域,國內早已進入價格戰、搶替代的局面。而在這些賽道上,國內初創企業絕不處于優勢。因為如果是簡單復制同質化的,有市場上已經有很多領先的人在做,而且已經形成規模了,團隊要通過一支初始的團隊,在有限的資金情況下去和已經跑了幾年、甚至已經有上市公司,并且不止一家的上市公司在做的領域競爭,只能說團隊要能夠獲得成功的難度會大很多。中低端芯片,在一級市場上基本沒人再投了。

受限于規模體量,中小芯片公司專業管理能力不足,自建的技術和運營團隊也難以長久維持,幾款產品的銷售額和利潤很難攤薄芯片成本,同時還要持續的投入研發,兩者難以兼顧。

因此,不少公司為了攤薄投入,盲目拓展產品線,希望通過低價快速去其他芯片細分領域探尋市場機會,但這種策略容易使其他企業也來自己的主戰場殺低價,導致國內芯片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嚴重,造成內卷化的慘烈競爭。

在 2810 家芯片設計公司當中,預計有 413 家企業的銷售超過 1 億元,這 413 家銷售過億元的企業銷售總和達到 3288.3 億元,占全行業銷售總和的比例為 71.7%。這意味著剩下的 2397 家企業銷售額僅為 1298.6 億元,85% 的企業僅貢獻了 28.3% 的銷售額,足以見得兩極分化十分嚴重。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芯片公司的過度競爭導致芯片基本上都是采用競爭定價。一旦競爭定價開始,價格就沒有底線,直至殺到成本價,甚至低于成本價。國內芯片公司的同款芯片成本不會相差很大,一般在 20% 以內,除非取得工藝上的突破,否則光靠成本取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10% 的價差是客戶選用的前提,留給國內中小芯片公司發揮價格競爭力的空間幾乎沒有。



關鍵詞: 半導體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