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前景十分光明,已準備好迎接下波成長
今日,臺積電召開股東會,也是疫情以來首度開放股東與媒體現場參與。董事長劉德音致詞時表示,臺積電前景十分光明,今年部分終端需求已逐漸回升,雖然營運可能有少許負成長,但已準備好迎接明年開始,下一波很好的成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6/447450.htm臺積電上午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劉德音(右一)、總裁魏哲家(左二)出席
劉德音表示,臺積電過去幾年經歷過許多世界上發生的各種挑戰,包括美中貿易沖突、疫情、俄烏沖突及氣候變遷等,而臺積電今天仍在穩定的道路上持續快速發展,要告訴股東朋友,「我看我們的前景十分光明」。
劉德音說,去年是臺積電大大成長的一年,過去 3 年每年都是快速成長,雖然今年目前為止,仍在度過產業庫存過多的調整時期,但隨著客戶庫存逐漸降低,也已看到某些市場部分終端需求逐漸回升的現象。
劉德音強調,雖然今年營運可能有少許負成長,但已準備好迎接明年開始、臺積電下一波很好的成長。臺積電積極致力于制程技術、制造技術、人才發展、海外布局等,各個努力不變的目標,就是持續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
臺積電 CEO 魏哲家進一步介紹,預計上半年臺積電營收將同比下降 10%,而下半年業績將優于上半年。魏哲家還預測,非存儲類半導體市場今年整體規模將下滑中個位數百分比,而芯片制造業今年將整體下滑高個位數百分比。得益于自身的技術領先和差異化優勢,他預計今年臺積電業績表現將優于整個半導體市場和芯片制造業。
回應美國補助:已提申請、未來積極溝通
有股東提問關于申請美國補助相關議題與限制,對此,臺積電董座劉德音提到,「臺積電已在 5 月提出申請,美國商務部抱持公開態度,臺積未來兩個月也會積極溝通。」
劉德音說,美國投資申請補助的條件不只是讓臺積電 surprise(驚訝),大家也都很 surprise。韓國廠商也是這樣的,但美國商務部是公開的,為了成就大家去投資。
有股東追問細節,劉德音說,「相信只要不違反美國國家安全的條件應該都是接受,我不能談細節,不然我們不能協商溝通。」
臺積電在美國得新廠建的如火如荼,但是數位時代報道,一位臺積電鳳凰城技術經理在職場評論網站上 Glassdoor 上,給公司留下了 1 顆星的評價。根據《財星》報道,Glassdoor 的臺積電頁面上,不乏美國員工對這間中國臺灣血統公司的抱怨,只有不到 3 分之 1 的評論者對這份工作給予「推薦」的評價。這似乎顯示臺積電即將在 2024 年正式上線的美國廠,正面臨著巨大的文化沖擊,以及招募人才的瓶頸。
臺積電在鳳凰城規劃了兩座廠房,一期廠將在 2024 年啟動 4 納米制程生產,而去年 12 月宣布的二期工程則計劃在 2026 年完工,屆時將導入 3 納米制程。為了這兩座總投資約 400 億美元的海外新廠,臺積電計劃在當地招募 4,500 名員工,截至目前為止已招募約 2,000 名員工,但企業文化的水土不服與美國員工、人才產生更為激烈的摩擦,令這個目標變得越發困難。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個:高壓的管理制度,加班是常態;學歷要求高,薪資卻缺乏競爭力;離家受訓要 18 個月,有家室者恐打退堂鼓。
資本支出偏向 320 億美元區間低值
在 6 月 6 日在臺積電股東會后媒體交流會上,董事長劉德音回應資本支出的問題時表示,目前看來臺積資本支出的增加不會很迅猛,今年臺積電資本預算將介于 320 億美元至 360 億美元的區間,現在看來偏向 320 億美元一側。
媒體詢問臺積電資本支出是否已達高峰期或高峰期已過,劉德音表示,如果可以有以技術領先帶動未來商機增加的機會,公司絕對優先考慮,這樣能讓股東未來可取得獲利分配成長性更大。我們要靠技術領先,而不是降低資本支出,成長性不只是來自產業成長而是技術領先。
體現在資本支出上,過去臺積資本支出從 170 億美元一路沖到 300 億美元之上,如今看來不會這么陡的增加。有人提問「今年是否調降資本支出」,劉德音回應到,現在看來是偏向 320 億美元這邊。
臺積電德國設廠快了?
劉德音在股東會上再被問及關于德國設廠議題時回應說,仍在評估溝通中,但考量德國不一樣的人力制度,雖然還沒承諾建廠,但我們 HR 先行開始準備。
股東關注德國設廠與應對設立工會的議題,對此,劉德音說,德國感覺還不錯,看到供應鏈、勞工、人才的供應確實有些 gap,但當政府有承諾建立起來,包含派學生到中國臺灣交換學生,目前仍在跟德國溝通補助,相關條件也仍在溝通中。
對于德國不一樣的工會制度,劉德音也說,「雖然還沒承諾建廠,但我們 HR 先行開始準備,這方面是德國不同的地方需要 HR 先行。」
日本熊本以成熟制程為主
劉德音會后受訪時表示,目前臺積電買的地只有第一座廠的用地,第二座廠的用地則還在征收中,地點還是在熊本。由于很多客戶覺得臺積電成熟制程產能不夠,日本第二座廠將朝成熟制程方向評估,目前沒有導入先進制程的計劃。
今年 2 月有日媒報道稱,臺積電計劃在日本熊本縣菊陽町建立第二座芯片制造廠,投資規模有望超過 1 萬億日元。
去年,臺積電與索尼集團等一起投資約 70 億美元在熊本縣建設半導體工廠,而日本決定為工廠提供 4760 億日元的補貼。
目前,臺積電在熊本設立的首家工廠已開始動工,目標 2024 年投產。該廠由熊本縣晶圓代工服務子公司 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JASM)負責營運,索尼旗下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及豐田汽車集團企業、Denso 皆有投資。
據稱,新工廠與第一座工廠規模相同或更大,可能會引入 5-10nm 的先進工藝(按照規劃,定于 2024 年底投產的熊本工廠將負責生產 22/28nm 以及 12/16nm 制程芯片,月產能為 5.5 萬片),預計將于 2025 年之后開始運營。該公司強調兩個工廠共享人力資源和設備的能力,并計劃在 2023 年內決定細節。
幽默回應綠電缺電議題
對股東頻繁追問綠電采購與擔不擔心缺電議題,劉德音回應幽默回應,「中國臺灣政府看到他們認為我們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他」,語畢現場哄堂大笑。另外,劉德音也補充說,臺積要作為排碳標竿還要努力,臺積電海外廠都可以全部綠電,不是臺灣地區沒辦法是因為臺灣省沒有足夠綠電可以用。臺積需要跟政府配合在凈零排碳做更大努力。
股東追問美國、臺灣廠區電力議題,劉德音指出,「美國沒有水電風險,雖然亞利桑那州最近有看到缺電,但仍有長期規劃…臺灣政府看到他們認為我們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他。」
股東頻問會不會擔心缺電,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回應說,「2025 用電量會增加,但不會蓋發電廠,會持續增加綠電用量,至于會不會缺電?大概不會。」
劉德音表示,「中國臺灣綠電發展慢,但臺積電不會投入電廠,因為在這塊產業的專業力不足,但我們會在綠電業者投入時就預先買來鼓勵他們投資,同時用更高的錢去買,供應商量很小我們也聯合采購幫忙再分給供應商拿到綠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