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競發,勇進者勝:智艙場景為乘用車市場帶來變革新機遇
北京, 2023年5月30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5/447144.htm智能座艙是乘用車市場向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支點,外顯于車上多個不同的座艙功能,展現在用戶端則是整體化的座艙體驗,受相關軟硬件生態中的多重技術因素影響。中國市場用戶端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為智艙功能的落地在接受度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同時也對座艙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汽車廠商及核心供應商均集中發力,力求更早推出創新型產品,從而在用戶習慣的塑造上贏得先機。
中國乘用車市場智能座艙的發展在過去積累了良好的勢能
在硬件基礎方面,就電子電氣架構向域集中控制的發展而言,座艙域的整合程度領先于其它控制域,為功能間的協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車載芯片技術日新月異,算力水平與能耗比的提升使軟件應用在精細度與復雜度等方面遠超過往。屏顯方面,Mini LED正逐漸落地車艙,不僅在屏幕亮度、對比度與其它光學指標上優于傳統的面板技術,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
在軟件層面,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車內DMS系統及語音交互功能對長尾問題的覆蓋邊界不斷拓寬,加之域控對多維信息的融合處理,使車上人機交互系統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更像一名助手,而非簡單的執行者。流媒體技術的進步極大豐富了座艙內多媒體影音娛樂在內容方面的豐富度,賦予座艙場景更加豐富的方式提升用戶粘性。理想、廣汽傳祺等廠商開始在部分車型中面向后排裝配顯示屏,為座艙場景軟件潛力的挖掘提供了充分的硬件基礎。
此外,就整個行業而言,應用生態的開放性不斷增強,使游戲設計、影視制作等跨領域主體得以為汽車行業貢獻價值,當然這也有賴于車載芯片與顯示屏硬件的不斷增強。
將整個乘用車市場劃分為不同價位段后,IDC發現售價在人民幣30萬以上(不含稅,本文中所提示價格段皆為不含稅價格)級別的車型普遍具備至少一項智能座艙功能;對于定價在人民幣20萬級別價格段的車型,智能座艙功能的滲透率在2023年第一季度亦步入90%+的行列。針對新能源車及小型乘用車的優惠政策對10萬以下價位段市場的影響較大,這些政策在2022年年底的退出使這一價位段中智能座艙功能的滲透率產生了一定波動,但長期依然呈現上漲的趨勢。

縱覽當下整體乘用車市場,在現有車型中實現程度比較高的智艙功能包括基于車聯網的車載多媒體影音娛樂系統、語音控制、智能導航:
車載多媒體功能在人民幣20萬以上價格段市場中的滲透率按出貨量計算高于90%。在人民幣10到20萬價格區間內的增長較為明顯,促成這一變化的車型包括比亞迪海豚、元PLUS,以及廣汽埃安旗下系列車型出貨量的增長。此外,基于車聯網的多媒體影音娛樂功能對于定價人民幣10萬以上新能源SUV基本實現了全面覆蓋。
語音控制功能在高價位段車型中滲透率亦超過90%。GPT大模型掀起的熱潮將推動對話式AI在具體應用場景中的產品化,一方面,將提升中高端車型上語音控制功能的使用體驗;另一方面,將降低智能語音控制功能的實現成本,推動這一功能向入門級車型的下放,尤其對于新能源車型。
智能導航功能在人民幣20萬以上價格段市場中裝配車型的出貨量占比高于80%。過去一年中,智能導航在人民幣10到40萬元價位的傳統動力車型中的裝配率顯著提升。其中在人民幣10到20萬價位段的提升主要來自大眾速騰的更新換代與吉利博越L上市,人民幣20萬以上部分源于整體市場車型普遍的更新迭代。
疲勞監測、遠程啟動功能主要裝配于高端車型,滲透率隨價位段降低逐步遞減的現象較為明顯:
疲勞監測功能對市場滲透率的提升在過去一年主要集中于高端車市場。其中,高端轎車市場的增長受蔚來ET5的上市影響較大。高端SUV市場中,理想L8與寶馬X5帶動了疲勞監測功能裝配率的提升。新勢力車型在高價位區間的發力改變了疲勞監測功能對市場的滲透格局。
遠程啟動功能在新能源市場中的實現程度較高,尤其對于SUV車型,在人民幣20萬以上價位段市場基本實現全覆蓋。受其競爭刺激,傳統動力車型市場中遠程啟動的滲透率亦顯著提升,吉利車型新舊迭代與寶馬X5所帶來的變化較為突出。
未來智能座艙發展空間 電車對油車的替代不僅改變著用戶以車輛作為移動工具時的使用習慣,也在重塑著座艙的使用場景。傳統汽油車上的蓄電器容量較小,需要依賴車輛發動機的持續運轉為其充電。并且在發動機停止工作后,需要維持足夠的電壓以保證發動機再次啟動時能夠點火。然而純電動車蓄電器所存儲的電量需要長時間支持上百千瓦的電動機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提供動力。與之相比,車內音響與空調的功率水平僅在千瓦級別,與電動機相差兩個數量級,車載顯示屏更是在千瓦以內,即使外接冰箱等電器設備,耗電水平亦僅以千瓦計。純電車的電量壓力主要來自于行車,而在應對座艙場景時綽綽有余。與此同時,純電車的充電場景又為用戶創造了停車狀態下挖掘座艙功能潛力的觸點。電車座艙對用戶的粘性將遠超油車,汽車市場中電車對油車的替代將使車輛作為第三空間的流量潛力被逐漸發掘。 隨著車輛底層架構的不斷優化與芯片算力的不斷增強,多域融合、艙駕一體的趨勢將逐漸凸顯,不僅在成本方面為廠商帶來優勢,還賦予了智艙功能更大的發揮余地,例如導航功能與電池管理系統間的跨域協同將使電動車的續航管理更加貼近用戶的具體需求,駕駛輔助功能進一步的可視化將優化智駕系統與用戶間的協作模式。 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博表示,語音、視覺等多模式交互的融合與AI理解力的躍進將使智艙系統與用戶間的人機交互在人性化的方向繼續邁進,不僅實現對功能性需求的滿足,還將減少用戶在發出指令時花費的心智,從而發揮情感價值。車輛將更多地參與用戶生活,在未來的智能生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