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 投資中國大陸意愿恐降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美國商務部近期基于《芯片法案》釋出補貼細則,其中明文規定獲補助者未來十年在中國大陸、北韓、伊朗與俄羅斯等,將被限制包含先進制程與成熟制程在內的相關投資活動,恐進一步降低跨國半導體業者未來十年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意愿,其中臺積電(2330)由于在美中兩地皆有設廠,未來可能將降低臺積電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意愿。
美近年陸續祭出的出口禁令、《芯片法案》等,使得供應鏈去中化影響程度加劇。以晶圓代工的供應端來看,回溯當時的出口禁令,雖以「非平面式晶體管架構」制程(16/14nm及更先進的制程)設備管制為主,但隨著日本、荷蘭陸續宣布將加入制裁行列,恐導致同時可用于生產16納米以下及40/28納米等成熟制程的關鍵曝光設備DUV浸潤式(immersion)微影被劃入禁令范疇。
再加上本次《芯片法案》限制,意即中系晶圓代工業者、跨國晶圓代工業者在中國的擴產計劃,不論是先進或成熟制程皆可能受到程度不等的抑制。
需求端方面,自2023年上半年開始,IC設計業者或因終端客戶要求、自主風險規避等因素,陸續轉單或新開案至臺系晶圓代工業者,尤以成熟制程為生產主力的Tier 2、Tier 3業者如世界先進(5347)、力積電(6770)明顯受惠。集邦科技認為,對現階段遭庫存修正沖擊、產能利用率低落的晶圓代工廠無疑為一大幫助,預期至2023下半年至2024年對產能利用率的挹注將更顯著。
集邦科技指出,臺積電在本次更新的法案中首當其沖,主要是因其在中美兩地均有擴產計劃所致。目前臺積電在中國大陸的擴產以Fab16的28納米為主,且已于2022年啟動,擴產相關設備均已陸續移入,加上2022年10月后臺積電已取得為期一年之相關設備進口許可,預計2023年中前將擴產完畢。
不過,據《芯片法案》新細則來看,臺積電獲美補貼后十年內,Fab16的16/12奈米以及28/22奈米產能擴充將受限,且當中85%產出須滿足中國大陸當地市場需求,加上美出口規范要求跨國晶圓代工業者需申請設備進口許可證等,此將降低臺積電未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意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