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電腦計劃100%離開中國市場,完整時間表曝光
為應對地緣政治,戴爾將在2025年啟動"去中化"的計劃,計劃在2026年排除中國大陸芯片設計廠商及中國大陸制造的芯片,從上游IC采購到中、下游周邊再到整機組裝,都有明確的安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3/444681.htm根據戴爾的計劃,預計從2025年開始,首先在中下游供應鏈中排除中國內地制造,并優先在美國內需市場上進行轉變。比如臺式電腦、筆電與周邊去中化,目標2025年在美國市場銷售產品中60%需在中國以外地區生產,2027年完成美國內銷產品百分百去中化。
在芯片IC零件采購方面,第一階段是從2026年開始,不再采購中國內地IC廠商在中國內地晶圓廠生產的產品;然后第二階段是不再采購中國內地廠商所有的產品,哪怕是在海外生產的芯片IC都不會使用。至于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IC廠商在中國內地晶圓廠生產的產品,遲早也會通過所謂的"道德勸說",迫使改變生產地點。
市調機構Gartner資料顯示,戴爾去年臺式電腦與筆電總出貨量逼近5000萬臺、IC采購總金額達180億美元。即使在全球解封與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未來兩三年PC全年出貨量也有約4700萬臺,各類IC一年采購金額估達160億美元以上,IC采購去中化對IC供應商版圖轉移,值得觀察。
而戴爾在終端與周邊(如鍵盤、電源供應器、風扇等)組裝的去中化,則先從美國內需市場開始。據了解,戴爾近期密集與中、下游供應鏈會商,以筆電為例,戴爾要求2025年開始,戴爾供應美國市場產品,60%必須由中國以外廠區生產,2027年美國市場產品在中國以外地點組裝比例,必須來到百分之百,而戴爾對臺式電腦也有類似的要求。
業界分析,美國市場對戴爾筆電出貨量貢獻度超過40%,以此推算,筆電2025年在中國以外廠區組裝量就有1800萬~1920萬臺,所以在2025年,戴爾就有接近一半的PC不會再是中國內地生產;2027年百分之百在中國以外組裝時,組裝量達3000~3200萬臺,對推動PC供應鏈從中國大陸向海外轉移的影響不容小覷。
此前,日經新聞1月5日報道的"戴爾計劃到2024年停用中國制造的芯片"引發熱議。據報道,戴爾計劃到2024年確保其產品中使用的所有芯片都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生產,并在2025年底前將50%的電腦產能移出中國大陸。
報道指出,戴爾已注銷其在中國多家分支機構。戴爾在國內的關聯公司戴爾(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在該公司在中國共有20余家分支機構,包括沈陽分公司、西安分公司、南京分公司等,其中戴爾(中國)有限公司杭州辦事處、戴爾(中國)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等8家已被注銷或吊銷。
這已經是要"撤離"前的準備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戴爾在中國也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戴爾電腦在中國市場上份額逐漸減少,對手逐漸增加,使得戴爾電腦對中國市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2022年全球PC出貨量年同比下跌15%。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出貨量年同比下滑27.8%至6520萬臺。出貨量前五大品牌:聯想、惠普、戴爾、蘋果、華碩都應聲下滑,其中蘋果同比下降3%,其他四家的降幅都超過了20%,而戴爾下滑幅度最大,達37%。
另外,因PC市場持續低迷,戴爾在2月份表示將將裁員5%,以應對市場環境的持續惡化,此次裁員規模約為6650人。
宏觀環境和業績下滑的壓力下,戴爾也加大了調整力度。戴爾聯席首席運營官Jeff Clarke在一份內部信中談到,公司正經歷著"繼續受到不確定未來侵蝕"的市場狀況,此前暫停招聘、限制出差等成本削減措施已經不夠。同時,公司還將引入一系列變革,包括改變銷售團隊的結構以及整合消費者和基礎設施業務的服務部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