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尹啟銘:中國臺灣半導體不要被美國牽著走

尹啟銘:中國臺灣半導體不要被美國牽著走

作者: 時間:2023-03-16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昨天,中國臺灣地區前經濟部長、兩岸企業家峰會秘書長尹啟銘出席《芯片對決》新書發表會,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但此優勢能撐多久,有待政府的決心。他認為從產業地位,中國臺灣應善用優勢,利用「半導體+N」的策略,延續產業競爭力; 但他提醒應慎防美國背后陰謀,不要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3/444517.htm

尹啟銘指出,美中科技戰是貿易戰的延伸,自中國大陸加入世貿組織后,美國即成立專屬機構監視中方的各項產業規劃和行動; 如今演變成芯片對決,儼然是當初美國與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大幅限縮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翻版。

他表示,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的優勢,就是最好的談判籌碼,即使籌碼不是很多,但臺當局應善用。

尹啟銘表示,在美中科技戰中,政府不應讓單獨面對美國政府深層盤算,這些都是政府應檢討的地方,例如現在美國的芯片法案細則還附加很多限制條件,讓已赴美國設廠的左右為難。

他指出,到德國和日本投資,都基于商業考慮,但到美國是基于被美國政治壓力壓著去投資的,情況不一樣,企盼臺積電能從商業上考慮全球布局。尹啟銘表示,以臺積電杰出的經營表現,決策者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應該先跟美國談好條件后才赴美設廠,因為依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說法,在美國投資設廠成本高 50%,而實際上遠高于 50%; 他認為,既然要去,應該先談好條件,而非已經去設廠,甚至已完成移機典禮后,美國辦法才公布,還附帶那么多條件,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在經營決策上,應該檢討。

世界各國相繼競爭強化自身半導體產業,尹啟銘認為,中國臺灣對內要繼續強化競爭力,包括基本水、電、人才等重要資源,要有健全系統; 其次,要繼續協助研究機構,例如工研院應在企業研發面多加強。 另外,產創條例研發獎勵對象附帶條件太多、門檻太高,他認為半導體供應鏈難以適用,不利鼓勵半導體發展。

尹啟銘指出,由于資源有限,產業結構需要調整,才能因應資源有限性,政府應該評估半導體做附加價值最高的,至于其它附加價值較低、競爭力較差的,應該要移到島外地區、找到適當生產基地繼續運作下去。

「中國臺灣要創造不可被替換地位,在國際上形成話語權。」 他說,在國際現在看重中國臺灣地區之際,政府應該主動積極帶領中國臺灣業者與國際半導體下游應用結合起來,例如現在正熱的電動車、自駕車、AI 等下游應用,也就是運用「半導體+N」策略來強化中國臺灣地區的話語權,鞏固在世界半導體產業的地位。

全球半導體進入挖人大戰、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急需半導體人才,尹啟銘表示,半導體現在最缺就是有豐富經驗的領導人才,像過去梁孟松、現在蔣尚義等人,都是半導體產業需要的高階人才,除要有實戰經驗、技術知識、還要有經營能力,這些都很不容易、很難培養,中國臺灣應該開放讓島外人才進來。 至于半導體基礎人才,他認為可和科技大學合作,特別是鄰近科學園區的科技大學,這樣可同時解決大專院校因為學生不足而退場的問題,同時也讓學校培養企業所需人才。

分析師:臺積電赴美工程師被挖角是遲早的事

臺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將于 2024 年量產 5nm 晶圓,赴美的工程師 也做足心理準備成為拓荒者,見證這場臺積電史上最大的投資案。外資分析師、美商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旅居亞歷桑納鳳凰城長達 40 年,他指出臺積電屬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語言和文化的挑戰。

楊應超接受媒體專訪,談到工程師們的家庭、職場文化等沖擊,他指出,這批赴美工程師多數不會是單身上任,每名工程師背后都是一整個家庭,這代表著小孩就學、就醫,家屬生活或就業,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語言和文化的挑戰。

「如果在中國臺灣有一樣機會、一樣工資,不會有人愿意到美國去」,楊應超表示,異鄉生活辛苦,鳳凰城是美國第五大城,但不像洛杉磯、舊金山或紐約有中國城,至今只有一家中國臺灣人開的快餐店、去年才開了第一家大華超市,工程師忙于工作,回家就是睡覺、吃飯,但孩子要上學,家屬要應付食衣住行等各種問題,須外出采買、辦事,除了要會講英文,若不會開車,更是寸步難行,文化沖擊之大可想而知。

最近亞歷桑納當地的中國臺灣人網路社群上,已開始看到有人擔心孩子晚上發燒生病,正在尋找會講中文的小兒科醫生,明顯感受到這批科技移民初來乍到的需求。

楊應超指出,在中國臺灣地區生活太方便、舒服,這幾年中國臺灣留學生大多在美國拿到學位就回臺,留下來的并不多,臺積電工程師會愿意遠渡重洋赴美工作,大多是 30、40 歲出頭的青壯世代,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拿綠卡,或讓孩子未來有更好的求學、就業機會。

楊應超曾大膽預言,臺積電工程師可能 3、5 年后就會被競爭對手 Intel(英特爾)挖走,因為 Intel 距離臺積電美國廠不到 1 小時車程,薪水一倍起跳,還很少加班,對重視家庭生活的工程師很有吸引力。

他說,5 年前該廠挖角一批中國臺灣工程師到鳳凰城上班,不但勤勞,愿意加班,薪水比同職位的人差了一截,但幾年后薪資也慢慢調升上來。在中國臺灣地區,科技業工程師要輪班、常加班,即使下班回到家,接到電話就得立刻趕回去,美國沒有這樣做的。

楊應超的鳳凰城住處就在 Intel 廠對面,晶圓廠機器不能停,同樣是三班制,早上六點可看到一批員工下班,但就是早點安排、工資多一點,沒有臨時這件事。楊應超說,美國人不是不能加班,而是要溝通好、早點安排,不能打個電話叫人家趕快回來,這會被罵死。美國人尊重員工下班時間,中國臺灣主管卻可以 24 小時隨時打電話給員工,沒有誰對誰錯,就是文化不一樣。

日前有美國臺積電員工訴苦,指美國員工不肯加班輪班,導致臺積電副理得 24 小時待命輪班,認為是差別待遇。楊應超說, 臺積電員工到美國跟當地美國人一起上班,在職場文化會有很多不習慣和挑戰,像美國人不愿加班,重視下班或周末的私人家庭生活時間質量,不是老板說什么就做什么,一切講道理。

楊應超有同學高中畢業后到 Intel 晶圓廠擔任作業員,他說,這些作業員很少有大學畢業的,臺積電卻是博士當學士用,工作質量又好,美國人不干,當然還是中國臺灣人加班,即使不公平,也只能吞下去,但日后被美國同業挖走,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楊應超談到中國臺灣的低薪文化,坦言中國臺灣人才好用又便宜,很有競爭力,但很多事情有正反面,外國機會多、薪資是中國臺灣的好幾倍,人才就跑掉了,這從臺積電以前只雇用臺成清交畢業生,現在放寬到大學畢業,就可看得出來。

楊應超自己感受也很深刻,前幾年他退休回臺,想找事情做,結果談了幾家公司,有家基金找他當 CEO,開出的薪水,比他剛大學畢業的兒子還低;另一家公司開出來的數字總算符合他標準,后來卻發現是一場誤會,因為對方是用臺幣計價,他是美元計價。

臺積電赴美在中國臺灣地區是大事,但在鳳凰城,除了當地人參與建廠工程,幾乎沒人知道臺積電,好人才會去 Google、會去 FB,臺積電在美國,不一定能吸納到最好的人才,初期工程師難以本地化,還是只能從中國臺灣輸出,這會慢慢削弱中國臺灣地區人才競爭力;楊應超擔心,萬一讓 Intel 挖角成功,學到臺積電最厲害的良率,那就麻煩了。

以美國 Intel 為例,20 多年前已來到亞歷桑納興建蓋兩座晶圓廠,目前正在蓋第三、四座,他們在芯片制造上可能落后臺積電一、兩個世代,但已有自己的封裝、測試供應商,臺積電在竹科有完整產業聚落,但到了美國做 3nm、5nm,頂多只有 10% 供應商會一起進駐,其余很多都不愿意過去,畢竟供應商不會為了賣一、兩個產品去美國蓋廠、辦公室, 還得搞定會計、法律、稅收等問題,成本至少貴五成以上,所以芯片做完,恐怕還是要送回亞洲封裝測試; 即使連蘋果、AMD 等知名公司,跟臺積電合作這么久,他們也早就在竹科設立辦公室,1nm、2nm 的高端制程,還是留在中國臺灣地區討論。

楊應超說,臺積電赴美設廠背后,有其不得不的政治因素,若制造芯片上落后中國臺灣一、兩個世代,設廠時程可以拖慢一點,減少產能,務求 EPS 不受影響,也有籌碼可以跟美國談; 但實際狀況是,臺積電不但沒有減緩蓋廠進度,還加碼從 5nm 進化到 3nm 高階制程,投資金額從 120 億元增加到 400 億元,有優勢卻談成劣勢,其考慮令人疑惑。

楊應超認為,過去芯片九成多都在中國臺灣地區生產,以后可能有一半到美國做,不僅人才外流到美國,相對減少中國臺灣內部人才競爭力,一旦美國學到芯片關鍵技術,中國臺灣地區重要性與半導體科技領先性恐被削弱。 今天是因為臺積電,讓中國臺灣有了對美談判空間,此時應該趁機跟美國談判,要一些交換條件,但臺積電空有好的工程師,沒有熟悉國際法律、國際政治的談判人才,很多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

楊應超說,到美國不只做芯片,還要懂政治、談判,臺積電下一步培育、雇用相關人才非常重要。 臺積電需要的是像張忠謀這種在美國住過多年,并在當地企業做到管理層的人才,才可深入了解美國文化,知道如何跟美方談判以獲取雙贏協議,不是美國說什么都好。



關鍵詞: 臺積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