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爆火后的思考,技術變革將給農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近日,由美國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推出的ChatGPT,獨霸IoT圈頭條。這款尚在測試階段的聊天機器人,也引起了各方討論,甚至是擔憂。人工智能是否會“消滅”人類?自AI面世以來,這類的討論便絡繹不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2/443695.htm事實上,在新時代的技術變革中,AI早就深度滲透到全球各大領域中,各行各業都處在數字化轉型的風口期,農業也不例外。在新型技術和傳統生產模式的碰撞中,農業智慧化又會面臨何種挑戰?做出什么改變?突破哪些方向?
無線通信技術,破局農業場景落地
傳統農業耕作模式,依賴大量的人力、畜力、水利等資源,隨著生產工具的升級演變,農業發展步入新的形態。智慧農業作為先進的生產力,從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及農業裝備智能化三個層面互相融合。裝備智能化更是直接或間接替代了人力操作,通過AI、LoRa?、5G等技術的賦能,在降低生產經營者勞動強度的同時,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
近幾年來,除了人工智能在生產工具上的應用,LoRa?無線通信技術,憑借其低功耗、大連接、廣覆蓋的特點,在農業場景的信息系統搭建上,大放異彩。
以星縱物聯UG67室外型基站網關為例,一臺網關部署在相對空曠的環境下,傳輸距離可覆蓋高達15km,支持接入2000個節點,為智慧農業建設打造強有力的網絡基礎。同時,無線部署,也免去了布線的成本及后續維護的各項隱患。
灌溉自動化,賦能農業降本增效
在全球農業發展史上,灌溉技術是其中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關于農業灌溉,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更是在秦朝時期,已形成全套的灌溉體系。當前,全球灌溉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隨著農業用水計劃的落地,我國的灌溉市場規模更是空前巨大。
在極速發展的農業灌溉環境下,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性、精準度、耐用性、節能性等方面都將被市場提上更高的標準。星縱物聯自動化灌溉產品解決方案,利用WTS系列氣象站、EM500-SMTC土壤水分溫度電導率傳感器、UC51x電磁閥控制器等基于LoRaWAN?的物聯網終端設備,通過對環境的精準監測,聯動控制器,進行精準灌溉,高效解決水資源浪費與人力成本高的問題。
實時環境監測,解決農業產能痛點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布局的主力軍依然在廣大農村,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相較欠缺的。從網絡覆蓋層面而言,農村存在著4G網絡信號不穩定、5G基站少、通訊費用高昂等現象;從信息采集終端層面出發,農村又面臨著終端應用少、物聯網基礎設施薄弱等挑戰。
星縱物聯農業環境監測產品解決方案,運用溫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液位傳感器等環境監測設備,及無線數傳終端、多功能數據采集器等終端控制器,從農田氣象、耕地質量、土壤水分、水文監測等維度,幫助農業生產者與經營者解決痛點,提升產能與管理水平。
ChatGPT的爆火并非偶然,也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如何運用AI、LoRa?等技術,以物聯網手段,應對資源、環境、人力等多重約束?當下,我們需從傳感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層面發力農業應用的創造與突破,以科技助農,讓農業發展更精準、更高效、更低成本。
時代的列車不斷前行,我們正走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關口上,智慧農業可持續發展,是邁向目標的關鍵一步。借助科技,變革傳統農業方式,提速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著重大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