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浪地球》中的MOSS,淺析量子計算機
前 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02/443246.htm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春節檔電影市場的票房也創下了記錄,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利用春節假期去看近期十分熱門的電影《流浪地球 2》呢?如果您去看過,那么各位一定會對其中人類為解決太陽“氦閃”而建造的550系列量子計算機有著深刻的印象。它幫助人類預測太陽“氦閃”,組織自動化機器高速建造行星發動機,當升級為最新的550W型(MOSS)時,它已經成為了人類有史以來算力最高的硬件,甚至還迭代出了自我意識??梢哉f,在《流浪地球2》中,最精彩的暗線就是這臺貫穿劇情的550系列量子計算機,其戲份之多,甚至足以媲美電影中的主角,在幾乎所有的關鍵場所、情節中都有出場,在電影中更是將其稱為流浪地球計劃得以成功實施的關鍵。
《流浪地球2》中的550W(MOSS)量子計算機
如果各位細心看了電影最后的彩蛋,就會發現,550W量子計算機是人類一次次危機的幕后主使,它一次次地制造危機,到底是為了激發人類的危機意識,迫使全人類團結一致應對危機,延續人類文明;還是真的只是為了毀滅人類,這里不做討論,但看完電影之后,相信各位都會有一個疑問:量子計算機真的如電影中描述的那般強大嗎?現實中的量子計算機到底又發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何為量子計算機?
自20世紀人類發明傳統計算機以來,基本上都是遵循馮·諾依曼機結構。這種結構特點是“程序存儲,共享數據,順序執行”,需要 CPU 從存儲器取出指令和數據進行相應的計算。而隨著現代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半導體產業經歷了數次飛躍,計算機性能指數級增長,且更小更強。但時至今日,摩爾定律逐漸接近極限,且傳統計算機已接近現代物理的極限——元器件接近原子尺寸,傳統計算機的天花板似乎已經隱約可見,人類急需一種全新的計算機結構,來突破計算機發展的瓶頸,而量子領域似乎就是下一代革命性計算機的搖籃。
量子(quantum)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即一個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單位稱為量子。總之,可以粗略地理解為,是尺度非常非常小的物質,比如原子、電子、中子、甚至于夸克都是量子的范疇。而在量子領域上,傳統物理學不再適用,所以傳統計算機無法正常工作,但是在量子尺度下,物質會有著一些宏觀物體所沒有的特性,有些甚至十分匪夷所思,利用這些全新的規律,我們就能制造全新的,革命性的計算設備。
眾所周知,我們傳統的計算機都是遵循二進制運行,其狀態只有 0 與 1,而量子計算機則不同,簡略來說它有著 0、1、2 三個狀態。有些熟悉計算機的朋友會說:這不就是前蘇聯搞過的三進制計算機嗎?其實不然,三進制和二進制本質相同,只是逢三進一,并不是三種狀態。而在量子計算機中,它的0、1、2分別表示的是:關、開、不確定(疊加態)?!?”這種狀態,表示的不是開或關的任何一種狀態,而是 n 個狀態的疊加。各位是不是有些迷惑?狀態為何還能疊加呢?任何一種電路,它處在的狀態應該不是開就是關吧,為何能不確定?這就需要各位讀者忘記自己所處的宏觀世界中的物理,在量子的微觀世界中,一切都仿佛是魔法一般捉摸不定。
在上世紀著名的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中,量子力學的先驅,薛定諤先生給出了一個相對好理解的解釋:將一只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里。鐳的衰變存在幾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于放射性的鐳處于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于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只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定諤貓”。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容器后才知道結果。不知各位理解沒有,如果實在理解不了,那就可以簡單想象成,在量子世界中,如果不進行觀測,那么事物的狀態就是不確定的(即有多種狀態),只有當觀察了以后,它才能確認為一種情況。
我們說回到量子計算機,在量子計算機的運行過程中,“2”的存在使得量子計算機可以在同一時間處于 n 種狀態中。這種特性,使得量子計算機有著一種超凡的能力:我們知道,傳統比特在表示16種可能的組合時,你只能選擇其中1種,而在處于疊加態的量子比特中,你可認為它同時處于這16種中的所有狀態!這是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一個內存僅有n位比特的簡單計算機模型,它有 2?種狀態,n=2時,即4種,如果假設計算速度是每秒輸出一種狀態,全部輸出完成需要4秒;而對于量子計算機而言,2個量子比特都可處于疊加態,也就是能同時工作在上述4種狀態中,可以同時得出每種狀態的結果,就像一個人可以同時做4種事情,所以只需要1秒鐘就能全部輸出完成,即上述的1臺量子計算機=4臺傳統計算機并行工作!這還只是2個量子比特的能力,如果是8個呢,那就是256倍!16個呢?隨著比特數的增加,量子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之間的性能差距是呈指數級增長。至于在電影中出現的550W的8192個量子比特,也就是能同時處理2的8192次方種狀態,是一個以1開頭的2500位的數字,這個數字有多離譜呢?我只能告訴各位,我們這個地球上所有的沙子的數量,是一個以1開頭的19位的數字……
距離550W,我們還有多遠?
對于550系列量子計算機,它幾乎可以被用在任何需要它的場景,也就是說,它是一臺通用量子計算機,然而以目前的發展來看,我們距離一臺通用的量子計算機的距離還十分遙遠。比如近幾個月IBM推出的量子計算機 Osprey,其量子比特數為433個,但是它只能進行一些特定領域的計算,一些需要大量并行計算的場景,比如:在全球航運網絡中為數百艘油輪挑選理想航線。而在其他的領域之上,其算力很可能不如各位手上的手機。不僅如此,目前的量子芯片還無法在常溫下運行,需要使用大量的液氦,將其降溫道-273度左右,發生低溫超導才可以使用,一丁點的擾動,就會讓計算結果大相徑庭。
盡管目前的量子計算機發展阻礙重重,但還是有大量科技機構看到了這種全新計算機的未來前景,中科大教授郭國平就表示:“3-5年內,量子計算有望發揮實際作用。”而我國也確實在積極探索量子芯片、量子計算機大規模量產的可能性。今年剛剛開始,1月31日在安徽合肥,本源量子就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制造我國最新的量子計算機“悟空”,作為我國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目前,本源量子已成功交付一臺 24 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據悉,到2025年,本源量子將突破 1000 位量子比特,達到 1024 位量子比特,并將運用量子計算嘗試在不同行業領域解決對應的問題,拓展量子計算機的適用范圍,研制出行業領域的專用量子計算機,這將是量子計算機走向通用量子計算機的第一步。
總結來說,我們與電影中的量子計算機距離,可以借用某個網友的一個比喻:“大概等同于鉆木取火到 i9 處理器的差別”,除非出現新的科學大爆炸,否則我們這一代人是沒有可能見到的。
寫在最后
量子計算目前是各大國科技競爭的前沿,也是未來一種十分具有可行性的新型計算機形態,它的出現和持續研發,是打破摩爾定律的又一道曙光。對于這種新興技術來說,各個國家還基本上處于同一起跑線之上,也就是說,誰能在該領域領跑,誰就有很大的可能領跑、甚至壟斷未來的計算算力。雖然,競爭的結果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來不及知道的,但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讓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