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已實現突破,新能源是熱門方向
在 ELEXCON2022 深圳國際電子展暨嵌入式系統展上,華強電子網集團分析師李湖對國產芯片的發展現狀和機遇做出分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11/440377.htm從芯片行業的發展背景來看,芯片需離不開終端的發展,從最早的 PC 端到智能手機再到智能汽車,芯片整體銷售規模不斷往上遞增。
從市場區域來看,全球半導體產業已經經歷過三次大規模的轉移,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芯片的主要集聚地。
再從整體企業來看,圍繞移動設備,中國已經出現了像華為海思、全志科技的等優秀企業,引領國產芯片的發展。可以看出中國芯片產業處在持續進步的階段。
但另一方面,在高端的芯片產品方面,我國依然依賴進口,國產替代勢在必行。
李湖表示,就國產芯片的發展現狀而言,可以分為三個梯隊,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有部分國產芯片實現了突破。
第一梯隊中部分產品技術標準已經達到全球一流水平,本土產線已經實現中大批量供貨,包括電阻、電感、電容、二三極管、其他被動元件、基站濾波器等元器件,以及驅動 IC、CIS 和指紋芯片。
傳感器、MCU、FPGA、存儲芯片、手機 SoC、車估計 MOSFET、車規級 IGBT、其他分立器件、藍牙和 WiFi 芯片以及碳化硅、砷化鎵都可以歸納到第二梯隊中。
這一梯隊有個別產品技術標準達到全球一流水平,本土產線已小批量供貨或者由于具備較大戰略意義有政策支持。
CPU、GPU、DSP、電源管理 IC、射頻前端芯片等其他模擬 IC 屬于第三梯隊,這一梯隊的技術與全球一流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基本尚未實現批量供貨。
原本很多領域我國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在出口管制升級之下,許多原本可以實現部分國產替代的公司被波及,硅晶圓、存儲芯片、封裝測試、AI 芯片等領域國產替代企業位置空出,急需形成自主的半導體供應鏈,從材料、工具到設計制造和封測,才能保證我國半導體產業的正常發展。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物聯網和服務器等熱門領域也是國產芯片需要重點布局的方向,是國產芯片有機會創新的關鍵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