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技術不同的 iPhone 14 和 Mate 50,誰才真正「捅」破了天?

技術不同的 iPhone 14 和 Mate 50,誰才真正「捅」破了天?

作者: 時間:2022-09-27 來源:WHYLAB 收藏
今年 9 月華為和蘋果前后腳發布了華為 Mate 50 系列和 iPhone 14 系列,都不約而同地在常規形態的手機用上了。雖然都是,二者背后的功能和實現原理卻非常不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09/438585.htm

圖片
圖片

我們知道,人造地球衛星依據運行軌道的不同,有多種類別,如地球同步衛星、地球靜止衛星(運行在赤道之上的同步衛星)、低軌衛星、中高軌衛星等等 —— 而 iPhone 14 和 Mate 50 所調用的衛星的軌道就完全不同了。

圖片

iPhone 14 調用的是近地軌道衛星,這類衛星高度約 200~2000km,軌道上運動的速度要快于地球自轉速度;而華為 Mate 50 系列用的是地球靜止衛星,遠高于 iPhone 調用的近地衛星,運行在赤道正上方的 35790km 的軌道,與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完全一致,因此對于地球表面而言是相對靜止的,且單顆衛星覆蓋范圍更廣。


生而驕傲的



華為的 Mate 50 衛星通訊功能是基于「國家隊」的實現通訊的,我們都比較熟悉,至今其實已經來到了第三代。

圖片

初代北斗衛星系統(北斗一號)的首星在 1994 年發射上空,該系統當時只有兩顆靜止衛星(赤道上空的同步衛星)加一顆備份衛星組成,屬于試驗探索階段,2012 年 12 月整個北斗一號系統跟隨最后一顆北斗一號衛星壽命結束而壽終正寢。

跟 GPS 全球定位系統單向被動式的測繪定位方式(類似廣播)不同,北斗一號設計之初用的主動式雙向測繪定位的通訊方式,終端設備還需要主動發射信號,功耗、體積和成本上更高,且主動發射的信號不利于隱蔽,因此這一代北斗系統并沒有運用到軍事領域。不過北斗一號系統已經實現了 40 多字報文通訊,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時,救援部隊就利用了北斗一號衛星系統實現緊急救援信息的傳輸。

圖片

華為 Mate 50 的「衛星消息」功能實現方式也是借助了北斗衛星的報文通訊技術,不同的是用專業的衛星通訊終端是支持雙向通訊的,而華為 Mate 50  是單向的通訊,只支持短報文的發送,而無法通過衛星網絡接收信息。

2012 年 11 月北斗二號衛星系統正式運行,2007 年第一顆北斗二號衛星成功升空后,直到 2019 年 5 月成功發射了第 45 顆北斗衛星(第 4 備份衛星)該系統的建設完滿結束,整個北斗二號衛星系統覆蓋了亞太地區;舍棄了北斗一號的雙向主動測繪方式,改用與 GPS 接近的單向被動式的測繪定位技術,報文通訊字數提升到 120 字。

第三代北斗衛星系統于 2020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定位精度,且范圍覆蓋全球大多數地區;而區域短報文的字數提升到了 1000 個漢字,全球性的短報文服務字數提升約 40 字。


被蘋果包養的 Globalster


跟華為用的國家隊北斗衛星系統不同,蘋果用的是一家商業公司的衛星系統,來自「 / 全球星」公司,技術也并非如北斗的同步衛星,而是如 SpaceX 的星鏈類似的近地軌道衛星。

圖片

這家公司其實挺有意思的,它本來是一個高通與勞拉空間通訊(Loral)于 1991 年合作的項目,并于 1994 年雙方合資成立了名為 LP 的公司;在 1998 年發射了第一顆衛星,在 2000 年 2 月份開啟衛星通訊的商業服務,那時共計 48 顆衛星和 4 顆備用衛星。

但時間來到 2002 年,Globalstar LP 就因資金鏈和經營問題申請破產重組,并在 2004 年完成重組工作,由 Thermo Capital Partners 公司接手成為其主要所有者,并在 2006 年更名為如今的 Globalstar,2010 年 ~ 2013 年發射了 24 顆(第二代)衛星后,整個系統才全面恢復服務;而截至今年,Globalstar 已往天上發射過 97 顆衛星(含如今已退役、報廢衛星)。

蘋果與 Globalstar 合作的消息其實早就有了,早在去年的 iPhone 13 系列上就傳聞要上衛星通訊的技術,Globalstar 的股價甚至狂漲近 66.43%;可現實大家都知道,在 iPhone 13 系列發布后,Globalstar 股價下跌了 22%,甚至連累其它衛星通訊相關的公司。

與 Globalstar 合作后,蘋果將承擔 95% 的運營資金,且享有 Globalstar 衛星系統的 85% 網絡通訊能力使用 —— 所以說 Globalstar 如今已經算得上是一家由蘋果包養的公司了。

圖片

設備要與衛星通訊,就必須要有硬件支持,iPhone 14 系列與 Globalstar 衛星的通訊背后,有高通的 X65 基帶芯片作硬件支撐,配合蘋果定制的射頻元件,經 N53 頻段實現通訊。

跟華為 Mate 50 一樣,iPhone 14 系列與衛星的通訊也只是單向的(但 Mate 50 有衛星成功發送的回執),即手機到衛星的單向發送;而不同的方面除了「Mate 50  用北斗的靜止衛星、iPhone 14 系列用 Globalstar 近地衛星」外,在終端實現的功能也是并不相同的,前面提到 Mate 50 能通過衛星報文系統發送有限的自定義文字信息,此信息可以是包括急救在內的任何文字信息,給想要發送的人,而相比之下 iPhone 14 系列的功能稍顯寒酸,只能發送 SOS 求救信號以及定位信息,直接轉發接入(北美)PSAP 公共安全應答點處理,相關部門再派遣緊急救援隊進行搜救,而無法向 Mate 50 系列那般發送給個人,這也是 iPhone 14 這項功能暫時無法在國內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片

不過 iPhone 用到的近地衛星的潛能和可能性還很大,iPhone 14 系列目前只是用到非常皮毛,目前蘋果在衛星通訊方面已投入了不少成本,我們或許未來幾年能看到蘋果在衛星通訊更豐富、更成熟的運用。

Mate 50 系列和 iPhone 14 系列相關的衛星通訊功能出爐后,網上有部分網友噴功能雞肋無意義 —— 確實,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在手機生命周期內應該都從沒有過一次衛星通訊,對于專業的戶外、航海等環境的工作者而言,他們確實會標配專業且功能齊全的衛星通訊設備;而普通用戶而言,特別是國內網絡基建頗為發達的地區,可以說絕大多數時候根本不需要這項功能,它根本成為不了用戶購買這兩款手機的首要條件。

不過另一方面,戶外漸漸成為不少人周末休閑的去處,甚至有不少人選擇在假期自駕到國內西部探險,有落入無人無信號區的風險,還有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即使是平日信號完美的地區也有短期癱瘓的可能;而這類緊急衛星通訊它就像是汽車里的安全錘,能在極低幾率的意外下保有一線生機,只是一道保險,希望永遠用不上。

而從技術的角度看,技術本身是在發展的,如今已不是摩托羅拉銥星的時代,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無論是國家還是商業公司,都愈發重視的布局和發展;而正在制定標準中的下一代通訊技術,即 6G 據說也將集成衛星通訊技術,因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移動終端無緣 5G 網絡的華為,誰說這又不是在為 6G 技術的標準推廣和制定作準備鋪墊呢?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