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視覺感知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概況
3D視覺感知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主要分為車外和車內應用,其中車外應用包括自動駕駛及輔助駕駛360度3D環視、車外身份識別等,車內應用包括駕駛員檢測以及車內交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09/438196.htm汽車自動駕駛及輔助駕駛的實現需要感知車身周圍3D信息的360度環視系統。目前汽車上搭載的環視系統為2D環視,通過多個2D攝像頭所拍攝圖像的拼接來得到汽車周邊的2D圖像,并實時提供給駕駛員以輔助其進行駕駛。未來,面向自動駕駛汽車,2D環視將逐步升級為3D環視。基于dToF技術的面陣式Lidar被認為是未來自動駕駛汽車主流Lidar產品之一,是目前眾多Lidar公司加大投入、爭相競爭的關鍵技術。預計2025年全球汽車需求量約為7,900萬輛,Lidar的出貨量預計為465萬套,則搭載Lidar的自動駕駛汽車銷量比例將大幅提升。
3D視覺感知的車外身份識別及車內駕駛員檢測、交互功能也已經開始應用在了汽車領域。2020年,凱迪拉克發布2021款XT4,支持配備“人臉識別解鎖啟動系統”,該系統基于雙目紅外3D人臉識別技術,當系統綁定的駕駛員靠近車輛時,系統將自動啟動,經過身份認證后可實現無感解鎖啟動車輛。2017年以來,寶馬發布的5系和7系轎車均配備了基于ToF技術的手勢識別系統,可實現音量調節、電話接聽、切換攝像機視角及啟動導航等功能。
隨著國家不斷推出系列鼓勵支持智能汽車的相關法規和政策,預計未來產業鏈將不斷完善,相關應用場景關注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2019年全球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為112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為47億元人民幣,隨著車道偏離預警、汽車碰撞預警和自動泊車的逐步普及,單車所需搭載攝像頭的數量不斷增加,預計到2025年全球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將達到270億美元,中國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30億元人民幣。
隨著5G技術的推廣普及,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應用將迎來快速發展,推動視覺技術加速從2D成像向3D視覺感知跨越,成為各行各業智能化升級的關鍵共性技術,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旺盛的需求同時也將倒逼各種主要3D視覺感知技術快速進化迭代,推動行業加快發展。
3D視覺感知技術和行業應用的逐步成熟,正在推動整個行業迎來爆發期。3D視覺感知方案商需要加大研發投入,一方面不斷提升技術水準,另一方面要滿足不同應用場景對功能、成本等方面的要求,才能實現3D視覺技術在更多領域的大規模普及。目前全球已掌握核心技術并實現百萬級面陣3D視覺傳感器量產的企業僅有蘋果、微軟、索尼、英特爾、華為、三星和奧比中光等少數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