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協發布《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于2022年5月18日上午10點發布《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05/434257.htm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宣布《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并講話。于會長在講話中指出:自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建成并開通服務以來,進入了持續穩定運行、規模應用發展的新階段。當前,北斗系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應用深度廣度持續拓展。北斗系統已廣泛進入各行各業,以及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未來兩三年,伴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農業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文旅、智慧社區、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務等十大數字應用場景的發展,北斗與5G、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創新必將帶來數字化革命,催生出更廣闊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大市場。
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4690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增長16.29%。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約12.28%,達到1454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為31%,增速高于去年。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同比增長約18.20%,達到3236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達到69%。當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總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截至2021年底,業內相關上市公司(含新三板)總數為90家,上市公司涉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相關產值約占全國總體產值的8.7%左右。同時,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1年,中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包括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突破9.8萬件,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2006年~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
白皮書指出,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繼續保持穩定高速增長態勢,產業生態范圍進一步擴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在行業應用發展不斷深化的同時,區域應用也得到顯著拓展,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通過對產業鏈重點監測企業數據和重點市場數據的綜合研究分析表明,重點監測企業的核心產值相關業務營收同比去年有較高增長,重點市場的景氣度和應用規模進一步提升,這主要得益于“北斗+”和“+北斗”的深化發展,推動了應用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尤其在新基建和數字經濟政策的有力拉動下,行業和區域的各種新應用、新業務、新模式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新興的信息化集成用戶單位對北斗相關器件、軟件、數據,特別是國產終端產品的采購量顯著增加,不僅有力推動了產業核心產值的提升,同時也正在顯現出北斗時空應用服務的巨大賦能效應。
北斗輻射帶動力增強,應用深度廣度持續拓展
2021年,北斗系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應用深度廣度持續拓展。多個行業、部門和省市已將北斗應用及產業化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北斗系統已廣泛進入各行各業,以及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目前,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領域,以及電力、水利、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已逐步形成深度應用、規模化發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全面賦能各行各業并實現顯著效益。北斗也正在成為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大眾消費產品定位功能標準配置。國產華為、OPPO、VIVO、小米、努比亞、酷派等智能手機廠商均全面支持北斗系統應用。北斗地基增強功能已進入智能手機,可實現1米級高精度定位,正在中國多個城市開展車道級導航試點應用。具備北斗三號短報文通信能力的大眾手機即將面市,它將重新定義手機應用功能。
截至2021年底,國產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塊銷量已超過2億片,季度出貨量突破1000萬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12億臺/套(含智能手機)。2021年國內厘米級應用北斗高精度芯片、模塊和板卡的總出貨量持續增長,達到120萬片,伴隨芯片等基礎產品技術的持續突破,國內建立并實施了北斗基礎產品認證檢測制度。
白皮書指出,當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以技術體系創新和應用模式創新為主線,積極推動“北斗+”融合創新和“+北斗”時空應用發展,在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打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及水利、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數字化應用場景等方面,已發揮出重要的時空賦能作用,加快推動了產業數字化,為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賦予強大的生命力。
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提升
在市場發展方面,2021年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市場需求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包括新基建、交通、能源、水利等在內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對北斗應用的需求持續釋放,北斗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及水利、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應用所形成的數字化場景,正在不斷形成新的細分市場,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總體市場規模。
在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方面,2021年,隨著“新基建”戰略的推動,加速了北斗融入自然資源、通信、交通、電力、水利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在自然資源領域,自然資源部統籌開展了全國2326座基準站全面接收北斗三號數據的改造工作,大力推進自然資源系統國家級和省級基準站數據資源整合,逐步構建起全國北斗定位差分服務“一張網”基準服務系統。同時,自然資源部還大力推進北斗系統在測繪地理信息、耕地保護、自然保護地監管、地質礦產、海洋事務、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災害預警防范、調查監測、林草碳匯計量等領域的深入應用。在通信行業,中國移動在全國范圍內建設超過4000座北斗地基增強基準站,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服務系統,可面向全國 31個省(區、市)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并率先實現全面支持北斗三號。在電力行業,已完成了超過2000座電力行業北斗地基增強基準站的建設和部署,為無人機自主巡檢、變電站機器人巡檢、桿塔監測等業務應用的智能設備提供可靠的、精準的、穩定的高精度位置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包括106座基準站的長江干線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工程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前24個月實現了長江干線及周邊8萬余平方公里區域的北斗衛星地基增強信號全面覆蓋,隨著北斗智能船載終端陸續投放航運市場,已為用戶提供實時厘米級的位置信息服務。在應急管理方面,地震監測預警北斗地基增強框架站超180座,大陸構造環境網絡超260座,對地震等災害監測起到了重要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