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ORAN架構將帶來互操作性挑戰 主導整合將成贏家
回顧2021年,世局多變化,外在影響包括了疫情蔓延以及國際間的大國對抗,這些對于臺灣來說,帶來了對產業的實際影響,然而卻也伴隨著利益。例如轉單的部分,臺灣不論是在封測與被動組件等方面都有受益。而經歷了原物料與芯片短缺等挑戰,許多原先的規劃都被迫延后,我們也可以發現到在這一波的物料短缺潮中,成熟制程多半受到了影響,而先進制程卻相對未受到大幅度的沖擊。
羅德史瓦茲資深市場營銷協理盧迦立指出,觀察通訊產業的發展,5G依然是今年度最火熱的議題,而焦點也集中在主流的FR1頻段。在5G cellular的部分,發展并不如預期;至于5G ORAN則在垂直整合應用上,擁有很大的發展潛能。而在5G專網的發展上,重點聚焦于如何降低整體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各企業開始加速數字轉型,在這當中服務器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另外配合云端的發展,高速接口也不可或缺。由于5G開臺僅約一兩年光景,因此B5G的部分目前也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銜接6G的低軌衛星部分,臺灣的優勢在于擁有RF、天線、PCB與路由器等解決方案,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快速切入低軌衛星的供應鏈。值得注意的重點在于NSA將開始走向SA架構,而ORAN的發展重點則在于成熟與互操作性。
另外,也由于疫情的關系,帶動了云端應用進一步擴大,也加速了高速界面的發展。這是由于疫情改變了人們工作的習慣,從點到端,再到云端,都需要透過更高速也更大帶寬的接口來互連。因此,PCIe 從Gen4要邁入Gen5,而DDR5也加速普及,這些高速接口的出現,使得企業乃至于個人的數字轉型都得以實現。
盧迦立表示,3GPP在其release 17的凍結版本中,預期將加速推動與低軌衛星接軌的腳步。在接下來的規劃中,3GPP將開始走向標準化。事實上,以目前低軌衛星技術來看,已經相對領先,因此非地面波(NTN)將會納入成為release 17中,并將之標準化。地軌衛星在未來的6G通訊發展中,并非是全新的技術,而是根植于既有的衛星技術。觀察未來的無線通信,將會是各種技術并存,包括5G與低軌衛星。在接下來,我們預期將能看到Release 17支持NTN標準的更多細節。
盧迦立也認為,開放性的ORAN架構預期將會帶來互操作性的挑戰。另外整合性的問題可能也會慢慢浮現,在開放的架構中,誰能主導整合,就有機會成為贏家。另外在應用上,依據客戶應用,會產生對于軟件的需求。因此從硬件架構到軟件,都需要有整合能力,方能進行整體的客制化與優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