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科技促進智能網絡汽車行業健康發展
現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快速演進,整體產業加速布局。同時,車聯網的開放性也使得車輛受攻擊面更多。推動車聯網安全能力建設、促進智能網絡汽車行業健康發展勢在必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201/431102.htm對于全球車企的網絡安全團隊來說,2021年一定異常忙碌。因為當網絡安全從一個熱點技術上升為市場準入與合規的必要需求,充滿挑戰的時間表清晰地擺在了全行業的面前。例如,關于網絡安全的聯合國第155號法規(UNECE R155)于2021年年初生效,有兩個日期具有約束力:從2022年7月起,歐洲經委會成員國(1958年協定)內的要求將適用于所有新車型,并于2024年7月起適用于所有車輛。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對于車輛網絡安全相關的法規標準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2021年9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印發了《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要求整車企業對汽車數據安全、網絡安全、軟件在線升級、駕駛輔助功能情況開展自我核查,并于2021年10月12日前上報相關自查結果。
車企網絡安全團隊“被迫成長”
雖然各個標準都列明了具體要求,但是網絡安全團隊需要面對著這些煩雜的條規進行梳理,制定符合企業現狀、且可以實際落地的工作行動計劃。
一方面,將原本僅對于個別安全活動的關注,比如威脅分析、滲透測試等,變為一個流程化的網絡安全管理系統(CSMS, Cyber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另一方面,又需要在緊迫的合規要求時間點前,集中有限資源,更高效地來建立企業安全能力。
這兩點似乎有些矛盾的問題(點 vs. 面,深度vs. 廣度),需要車企的網絡安全團隊來解決。這時,其它企業解決相同問題的做法將會成為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BSIMM能夠成為安全團隊的“他山之石”
軟件安全構建成熟度模型(BSIMM, the Building Security In Maturity Model)是業界最佳安全實踐模型之一,由新思科技(Synopsys)和BSIMM社區自2008年起合作開發,旨在幫助企業規劃、執行、評估和完善其軟件安全計劃(SSI),迄今已迭代了12個版本。
目前車輛行業的網絡安全問題絕大部分是與車輛聯網化、智能化的趨勢有關。另外,隨著整個行業掀起軟件定義汽車(SDV, Software Define Vehicle)的熱潮,新思科技相信對軟件安全問題的關注只會有增無減。眾多物聯網垂直行業的企業以及高科技行業生產企業已經采用了BSIMM評估,衡量及創建產品相關的安全活動,而不僅僅是針對軟件或應用程序。
治理主導vs.工程主導
最新BSIMM12有觀察到企業為達成成熟的安全體系會有兩種路徑:通過合規要求,自上而下的推進安全體系建設;通過工程團隊自下而上地來提升安全能力。以治理為主導的團隊通常專注于規則、門檻和合規性;而以工程為主導的工作通常專注于功能速度、通過自動化避免錯誤和軟件彈性。成功不需要相同的觀點,但為了保證達成公司的安全目標,這些觀點需要統一起來。 這意味著團隊必須在風險管理問題上進行合作,揚長避短。
所以,目前眾多車企所采取的由工程項目來驅動完整網絡安全體系建設的做法,還是需要網絡安全團隊能夠從整體框架上有全局的理解,并能夠在企業內部獲得足夠的支持,而不僅僅是局限在具體項目層面。
威脅分析與風險評估
2021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行業法規發布——ISO/SAE 21434《道路車輛-網路安全工程》(Road vehicles – Cybersecurity engineering)。ISO/SAE 21434為車輛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定義了一個網絡安全流程要求以及網絡安全風險管理的框架。
直到ISO/SAE 21434的正式發布版本,才使用了威脅分析與風險評估 (TARA, Threat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這個名詞來替換之前版本中所使用的比較普適的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并將其作為一個單獨章節來規定TARA活動的工作交付物及相關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個車輛行業對于TARA活動的重視。
BSIMM安全框架在情報這個領域中強調了攻擊模型這個實踐。攻擊模型實踐特指從攻擊者的角度思考安全問題,并收集相關的信息,包括威脅建模輸入、濫用案例、數據分類和特定于技術的攻擊模式等。在最新的BSIMM12的報告中,攻擊模型這個實踐下有闡述了11項被觀察到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安全活動,它們可以作為參考幫助安全團隊補齊在這方面的不足。
滲透測試
車企網絡安全團隊常常利用滲透測試來發現暴露產品漏洞,推動安全需求的落地。在BSIMM12的報告中也反映了,有87%的受訪參與企業被觀察到會利用外部的滲透測試服務來發現問題。
滲透測試項目一般對于測試人員會有一個固定的測試項目周期要求,而且很多都是以黑盒的方式對測試人員提供測試環境和目標。所以往往測試人員會花比較多的精力和時間在發現系統漏洞上,而在有限的項目時限里很難去深挖一些比如業內未知的漏洞,或擴大滲透的覆蓋率。
BSIMM12中也提到了一個被觀察到的安全活動,安全團隊應該盡可能地向滲透測試人員提供可用的技術信息,無論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都能夠使用可用的源代碼、設計文檔、架構分析結果、誤用和濫用案例、代碼審查結果以及云環境等部署配置來做更深入的分析,發現更多有趣的問題。將黑盒變為灰盒。
安全事件響應
沒有100%安全的系統和產品,所以安全的一個主要目標是能夠及時有效地對安全事件做出響應,做好風險管理,并及時做出整改。同ISO/SAE 21434標準和UNECE R155法規中特別強調了安全事件響應流程類似,在最新的BSIMM12報告中,BSIMM軟件安全框架中也有針對性地定義了配置管理和漏洞管理這個安全實踐,并闡述了相關的12 個被觀察到的安全活動。例如創建事件響應機制或者與事件響應團隊交流。有84% 的 BSIMM12 參與企業已經啟動了這個流程,讓他們的軟件安全小組與組織的事件響應小組聯系起來,以保持關鍵安全信息雙向流動。
對于網絡安全領域來說,挑戰來源于外部不斷演進變化的威脅。企業的安全團隊需要一個持續改進的工作驅動模式。一直以來,新思科技支持企業管理應用安全,進而構建可信的軟件。除了BSIMM評估,新思科技還提供覆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安全測試解決方案,包括Coverity?靜態應用安全測試以及Black Duck?軟件組成分析。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數字化轉型,技術也不斷更新迭代。這背后離不開軟件的支持。可以說軟件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使企業能夠以創新的方式為客戶創造價值。如果軟件出現安全漏洞,通常也意味著業務運營存在危險,容易遭受攻擊。因此,各大企業都在積極部署軟件安全計劃,以更順暢地完成數字化轉型,以及獲得用戶的信賴。新思科技希望能繼續為中國車企及其它行業客戶管理軟件風險,提升競爭力,推動產業完善安全生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