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缺芯,但只有兩種芯片會漲價
全球缺芯,以芯片為支柱產業的韓國,5月出口創下32年來最大增幅;季度,全球10大芯片制造公司的季度總營收飆升至創歷史記錄的227.5億美元。看起來,芯片行業一片大好,似乎只要是做芯片的,都能享受到供應短缺的漲價紅利,但事實并非如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106/426169.htm//什么樣的芯片會漲價? //
研究公司Natixis 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Alicia Garcia-Herrero 表示,全球缺芯不假,短期內無法解決也是真的;各行各業,包括電子產品、汽車制造、農具生產等等都受到極大影響。但是,盡管缺芯影響是全方位的,但真正漲價“賺大錢”的只有少數幾種芯片而已。
Alicia Garcia-Herrero 表示,盡管很多行業都受到缺芯的影響,但有些行業的芯片供應還是過剩的。她對媒體表示,其實底端芯片的產能是過剩的,這部分芯片的價格不但難以上漲,還非常有可能下跌。但是性能更好、與5G和電動車相關的芯片,才是真正被需要的且會漲價的芯片,只有能夠設計、制造這兩種芯片的企業才會賺到錢。另外,芯片的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也會享受久違的“芯片超級通脹周期”的紅利。
全球缺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所有的驅動因素短期內都不會有解決方案。目前的芯片格局是,美國有很多芯片設計公司,但全球大部分芯片都由中國臺灣、韓國和中國大陸制造。這種分工格局,在當前的情況下面臨諸多風險,漲價是唯一可預見的結果。
//它們已經賺到芯片漲價的錢 //
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全球10大芯片制造公司一季度總營收多達至227.5億美元!其中,臺積電獨占全球芯片制造營收的57%至129億美元。細分來看,7、12和16納米芯片是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另外,中芯國際一季度收入增長15%至11億美元。
TrendForce認為,在2021年上半年,芯片制造商沒有進行顯著的產能擴張,但在2021年第二季度,芯片需求強勁,這意味著芯片制造商將繼續保持滿載產能,收入仍然可期。
另一方面,一些國家的政府直接要求芯片制造廠,在安排生產時優先考慮汽車芯片。這將進一步收緊分配給其他非汽車應用芯片的制造產能。總體而言,TrendForce預計,前十大芯片制造商的季度總收入將在2021年第二季度環比增長1-3%,再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韓國5月的出口數據也說明這一點。數據顯示,韓國5月份芯片出口年環比增長24.5%,連續第11個月增長,汽車出貨量飆升93.7%。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近期研報表示,隨著各國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復蘇,5G將成為一個大趨勢。芯片是智能手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5G技術作為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具有超快的下載和上傳速度的必備零部件。
美國銀行分析師Vivek Arya為首的團隊稱,5G可能是最終的“重新開放”主題,因為消費者冒險外出,要求更快的蜂窩寬帶覆蓋和容量。該機構估計,去年只有約20%的智能手機擁有5G技術,但到2021年這一比例將增至40%。
如果5G手機進一步普及,那么7納米以及更先進制程的芯片預計會迎來爆發增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