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勸美國:別再轉移半導體供應鏈了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勸美國:別再轉移半導體供應鏈了

作者: 時間:2021-05-05 來源:讀事 收藏

產業已經形成一條龐大的國際產業鏈,各地區分工合作。材料供應主要有日本、美國,IC設計領域由美國掌控,設備有日本、美國、歐洲三足鼎立,芯片制造則由中國的臺灣島和韓國主導,特別是最先進的5納米制程技術由和三星壟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105/425165.htm

但如今美國卻有意改變現狀,自己也要主導芯片制造,一旦真的這樣做,就等于整條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處于美國的掌控之下了。

起因嘛,和中國有關,主要是從2019年開始,美國一步一步地斷供導致華為、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很難獲得國際的供應。中國的科技業赫然發現,原來美國已經讓這條變得這么不靠譜了。于是,中國科技業凝聚了共識,決定中國一定要擁有獨自做出國產先進芯片的能力。

美國一看就覺得不對勁了,中國上下一心是要來真的了,憑著中國的能力,做芯片這事早晚都得成功。于是美國就認為,美國主導已經不足以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了,必須得進一步掌控住整條供應鏈。可是美國自己的芯片制造技術和規模都已經嚴重落后東亞,要想實現目標,就必須得讓、三星這樣的芯片制造巨頭把制造基地拉到美國來。

但是,即便是美國,做什么事都要有至少看起來過得去的合理性,美國必須給出一個讓和三星來美國的理由。于是,美國這邊就說,現在的芯片產能有75%集中在東亞,這已經嚴重失衡了,必須要再平衡,至于平衡到哪去?美國就是最好的地點。加上現在全球芯片大缺貨,美國就講得更大聲了。

礙于美國在半導體供應鏈的材料、設備、IC設計的重要供應位置,臺積電也擔心不過不滿足美國的要求會引發供應的問題。于是,2020年5月,臺積電就答應了美國的要求,宣布要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建一座芯片工廠,而且還會采用先進的5納米技術。

可有意思的是,臺積電這邊嘴上說著答應了,但一回頭抱怨卻不少。

比如,4月21日,臺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在出席2021大師智庫論壇時就公開表示,在美國做芯片的成本比較高,存在長期的競爭劣勢。言下之意就是,美國不適合搞芯片制造,臺積電把工廠開到美國去覺得很勉強。

臺積電現任董事長劉德音也勸美國別再想著轉移半導體供應鏈了。5月2日,美國《CBS》訪問了劉德音,問到了美國人是否應該憂心芯片集中在亞洲生產?劉德音回應說:“我理解他們的疑慮,但重點并非在亞洲、或不在亞洲(生產),無論生產地點在哪,都會因新冠疫情而出現(供應)短缺。”

劉德音還表示,美國應該投資在研發和培養人才方面,而不是想著轉移供應鏈,并指出那樣做的成本太高,不具生產力,各方會緊守自己的技術,而放棄全球合作,進而減緩行業的創新速度。

我覺得,這兩位大佬其實是說出了很多業內人士和普通消費者的心聲。說白了,美國是真的不適合搞芯片制造,更深入一點來說,美國做芯片技術方面不成問題,但問題就出在成本和市場上。


第一,美國的生產成本高。在臺積電宣布到美國建芯片廠不久,日本《日刊工業新聞》就發表評論指出,臺積電到美國的建廠成本比臺灣島高出6倍!而且,就算實現量產,美國的人工成本也非常高昂,這意味著美國出產的芯片價格比亞洲更高,是絕對不可避免的。我很好奇,全世界的哪一位消費者愿意為了提升美國的芯片制造實力而掏更多的錢買單呢?我想,就算是美國的消費者,也有很多是不愿意的吧!

第二,尖端芯片市場不在美國。雖然臺積電的前七大客戶有六家是美國公司,但做出來的芯片是不能直接拿來上網、打電話的,而是要裝到電腦、手機里。也就是說,要把芯片運到手機、電腦的組裝工廠里,做成產品之后再賣到全世界的消費者手上。全世界最大的手機、電腦生產基地是哪里?是中國!而美國基本上沒有電子產品組裝廠。也就是說,美國的成本本來就高出很多了,在美國做出芯片再運到中國的工廠里,又添了一筆成本。

第三,中國也在攻克芯片技術。雖然暫時落后,但中國可是世界上科研實力前二的國家,而且,中國有美國有不具備的成本、市場優勢。等到我們把尖端芯片做出來,因為臺積電在臺灣島的工廠距離很近,生產成本又差不多,或許還能做下去,但那些臺積電跑到美國建的工廠,成本又高又沒了市場,就只剩下倒閉這一條路了!

總結,產業的形成靠的是市場,做強靠的是包括技術、成本、價格在內的競爭力,而不是像美國這樣以為有產能和技術就可以忽略其他了。說到底,美國轉移來,轉移去,劉德音也是怕臺積電最后會為美國的錯誤來買單。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