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發布了手機版,但不是你期待的樣子
如果有朝一日,鴻蒙OS成為了一個大型操作系統平臺,那么回顧歷史,2020年12月16日,應該是一個關鍵的節點。
這一天,已經亮相兩年有余的Harmony OS,終于發布了第一個面向手機開發者的Beta版本,也意味著這個承載了行業期望的OS終于走出了PPT。
在北京舉辦的華為開發者日暨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發布活動上,華為正式發布了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同時,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公測招募線上開啟,公測設備支持華為P40、P40 Pro、Mate 30、Mate 30 Pro、MatePad Pro,滿足條件的讀者可以點擊鏈接報名,當然,這依然是非常非常早期的版本,華為也提供了降級的教程。
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增強了以下特性:
15000+個APIs(支持開發手機/PAD、大屏、穿戴、車機應用)
分布式應用框架
分布式UI控件
DevEco Studio 2.0 Beta3
手機App的開發環境已經齊全,不只有UX等設計工具,模擬器也已經支持,這意味著,如果開發者為鴻蒙開發應用,技術、平臺已經不再是問題,更多的是考驗華為的號召力于平臺的變現能力。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鴻蒙OS并不會給你的手機帶來什么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當你更換成鴻蒙OS后,可能都不會有太多的感覺。因為用戶最直觀的UI,與目前基于Android的EMUI 11完全一致,如果不是進入“關于手機”詳情頁,你甚至不會發現它的底層不是Android。
同時,鴻蒙OS也兼容Android應用,從系統到應用,你的體驗可能跟從前別無二致。手機上的Harmony OS是雙內核,因此可以兼容Android應用,而電視等IoT產品則是“純種”鴻蒙。
來自HarmonyOS技術社區
Android和iOS都已經趨同,鴻蒙OS在操作邏輯、整體視覺等等方面,也不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你期待的是一個在手機上革命性、顛覆性系統,那可能會失望了。
“分布式”才是鴻蒙一直宣傳的核心,跨設備聯動、應用開發跨終端、系統級別的調出等等功能,是鴻蒙目前帶來的最直觀變化。
在現場,華為的工作人員也演示了一些基于鴻蒙OS分布式能力的應用。
比如智能家居方面,九陽的一些產品已經基于鴻蒙OS開發出了一些功能。比如收集觸碰豆漿機上的NFC標簽后,會彈出一個類似輕應用的操作臺,可以用手機控制各種功能、獲取菜譜、申請售后等,不需要額外下載App。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項能力是基于鴻蒙OS,如果是其他系統的手機,就只能跳轉到九陽的App,或是應用商店。
比如手機看電商直播時,可以投屏到電視上,屏幕更大,UI也會針對大屏有一定的變化,比如商品詳情可以實時顯示等。
當然,這是需要家電廠商、互聯網公司這樣的合作伙伴適配的,IoT設備也要搭載鴻蒙系統,而華為則是提供開發、適配的幫助。
活動現場,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表示,做一個操作系統,技術上不難,生態才是核心。生態涉及的廣度、深度和復雜度遠遠超過所有的單個技術。華為表示目前已有美的、九陽、老板電器、海雀科技搭載鴻蒙OS,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40+主流品牌1億臺以上設備。另外,車機方面也是鴻蒙OS的重點,已經與部分車企達成了合作。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副總裁楊海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參與鴻蒙開發項目的開發者數量超過10萬,硬件合作伙伴從之前的5家增加到了10家,預計到今年年底,搭載鴻蒙Harmony OS的產品SKU將會達到20+。
同時,按照目前進度,明年華為多數自研設備都可以升級鴻蒙系統,也將發布基于鴻蒙系統的智能手機。
顯然,鴻蒙是承載者外界相當高的期待而誕生的,甚至希望靠它解決中國無操作系統之痛。但鴻蒙需要祛魅,它還處在一個早期的階段,并且不可替代性、顛覆性還有待驗證,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很可能它不會在手機——這一消費者感知最深的設備商帶來什么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論是從華為的宣傳口徑,還是現場實際的場景演示來看,車機、IoT、智能家居等領域,才是鴻蒙真正的主戰場,而手機,大概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以兼容的形式存在,系統界面等已有的知識產權,華為無需要重復造輪子,讓用戶的手機能盡量接近無縫過渡,接入到鴻蒙龐大的分布式智能家居系統內,這才是鴻蒙OS真正的野心。
王成錄在演講中提到:“HarmonyOS的存在,就是要解決目前IoT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和問題。在設計之初,HarmonyOS就是面向未來萬物互聯時代的。”所以,以后在討論鴻蒙之前,請記得在心里默念三遍“這是一個面向IoT的系統”,如果你把它一個手機系統甚至電腦系統去期待的話,那么多半是會失望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