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制裁中芯國際?這事兒得好好說說
北京時間9月26日消息,今天半導體行業內不少微信群都在傳著一份疑似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簽發的文件,該文件內容顯示,針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和合資公司出口的某些產品,將受到出口管制,而文件的簽發日期為美國當地時間9月25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009/418813.htm受限的企業包括: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中芯集成電路(寧波)有限公司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
中芯南方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集成電路制造創新中心有限公司
LFoundry(意大利)
目前這份文件的真實性還有待確認!中芯國際方面也尚未對此進行回應。
對此,我們第一時間聯系了某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商的相關人,對方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相關通知,需要等待美國總部那邊的信息。
另外,對方對于這份網上流傳的文件也提出了幾點質疑:
首先,中芯國際的地址寫錯了,“張江路寫成了長江路”,地址搞錯了;
其次,L Foundry早就被中芯國際賣掉了,出現在名單當中很奇怪;
第三,如果真的制裁中芯國際,那么這份名單里中芯北方和中芯紹興也應該在其中;
第四,一般美國商務部的禁令都會給一個緩沖期,以保護美方廠商的利益,比較少是立即生效,但是這份文件當中也并沒有。
注:2016年7月中芯國際收購了LFoundry公司70%股份,其主要從事攝像頭芯片的開發與產;
另外,Marsica及ISAR各擁有LFoundry公司15%股權。2019年3月,中芯國際宣布出售其所持有的LFoundry全部股份。根據公告顯示,此次交易買方為江蘇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交易額為112816089美元。
所以,這份文件的真實性仍存有不少疑點。
不過,在消息進一步確認之前,就有部分媒體發文稱,“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中芯國際被美國封殺”!
但是,仔細看該文件的內容,其實不難發現,美國并未正式制裁中芯國際。文件當中并未提及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同時,美國商務部網站上也并未發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的公告。
這份文件只是表明美國政府正在調查中芯國際,而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美國企業在向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出口在出口相關產品之前,需要申請許可證。并不是說禁止向中芯國際出口。
美國商務部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進行臨時限制的理由是,“在美國政府依據EAR(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美國出口管制法)的第744節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進行審查之前,向中芯國際或其子公司的出口可能構成轉移到中國的軍事最終用途的不可接受的風險。”因此,任何物品的特定出口,再出口或國內轉移(出口)都需要許可證,因為存在將其用于“軍事”或“軍事”轉移的風險。
其實這個消息并不令人意外,因為早在今年5月12日晚間,就有消息稱,美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發出信函,要求中芯國際等中國晶圓代工廠,不得用美國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機制生效。隨后在今年9月初,外媒又傳出消息稱,美國政府有關部門正在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意思就是美國正在調查中芯國際)。
對此,中芯國際也曾發布聲明回應稱,“中芯國際自成立以來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的重要成員,客戶遍及美國、歐洲及中國大陸等世界各地,其產品及服務皆用于民用和商用,從沒有任何涉及軍事應用的經營行為,與中國軍方毫無關系;2016年及以前,中芯國際還是經美國商務部正式認可的「最終民用廠商」(Validated End-User),并曾有多位美國商務部官員實地到中芯國際進行訪查。因此,任何關于“中芯國際涉軍”的報道均為不實新聞,我們對此感到震驚和不解。”
中芯國際還強調,“公司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并在此基礎上一直合法依規經營;且與多個美國及國際知名的半導體設備供貨商,建立多年良好的合作關系,美國商務部多年來針對中芯國際進口采購的設備,也已經核發多件重要的出口許可。”
這里劃一下重點:美國商務部多年來針對中芯國際進口采購的設備,也已經核發多件重要的出口許可。
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美國設備廠商對中芯國際出口的一些半導體設備,本身就是需要出口許可的,而在這之前,中芯國際也是一直順利拿到許可的。
所以,即便這份文件是真的,那么在美國調查結果出爐,正式宣布制裁中芯國際之前,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申請對中芯國際的出口許可,應該也還是能夠拿到許可的。
當然,美國最終是否會制裁中芯國際,還是需要等待美方進一步決定。
不過,一直以來,中芯國際在合規性上都是極為注意的,在此前華為被進一步制裁之后,中芯國際方面也其招股書中稱會遵守相關規定,可能將會無法繼續利用美國設備為某客戶(華為)代工。當然,目前中芯國際也已經向美國申請了許可。
從制程工藝上來看,目前中芯國際已經量產了14nm,但是良率還在持續爬坡,N+1工藝開始導入客戶端,但是距離量產還有較長一段時間。而目前臺積電的5nm工藝已經量產。
從設備端來看,目前中芯國際對于美系半導體設備的依賴度也比較高。為了加速14nm的生產,今年1月24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已根據商業條款協議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應用材料發出一系列購買單,總代價為約6.2億美元。
隨后在2月18日,中芯國際又宣布,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泛林集團發出一系列購買單,共耗資6.01億美元(約合42億元人民幣)。
換句話來說,制裁中芯國際,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損失也不會小。
不久前,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就曾向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致信稱,美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每年有50億美元營收來自中芯國際,將增加美國的相關企業向前者供貨的難度,進而影響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全球市場份額,如果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我們敦促商務部審慎考慮,封殺中芯國際可能對美國工業、經濟和國家安全產生直接及長期不利影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之后,在今年又連續兩次升級了針對華為的出口禁令,但即便如此,Intel和AMD已經確認拿到了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美國政府并非完全不考慮美國半導體廠商的利益。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寄希于美國的“仁慈”,還是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