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彩電市場大洗牌:小米第一華為第七
2020年我國的彩電行業并沒有得到好轉,依舊延續了此前的頹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007/416422.htm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彩電出貨規模同比大幅下降17.7%,第二季度正逢618,在“促銷大戰”的助力下,拉動了一定的規模增長,但始終沒能托起整個上半年市場的銷量;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彩電市場已經出現了連續四年的下滑,前景不容樂觀。
盡管今年上半年各廠商將彩電的價格壓得極低,但由于疫情影響、市場高度飽和、消費者購買力受限、導致上半年國內市場依舊處于低迷的勢態。由群智咨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的出貨量相比2019年同期的2240萬臺,同比下滑6%,為2100萬臺。
具體從國內市場品牌格局方面來看,在2020年上半年小米依然保持著明顯的領先優勢,貨量達到420萬臺,要知道這已是它連續六個季度穩居中國第一。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小米一直保持著高增長模式,但在2020年上半年小米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12%,而隨著面板供需趨緊以及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小米電視下半年的增長壓力依然很大。
傳統彩電巨頭海信則排在了第二位,上半年的出貨量為320萬臺,排名第三的是TCL,上半年的整體出貨與海信十分接近,達到310萬臺,通過對比可發現,前三名之間的銷量差別巨大,二三名的銷量足足比第一名少了100萬臺;創維以280萬臺出貨量位居第四,相比去年下滑了一個名次,而且還是前五品牌中下滑最大的一家,同比下降了24%;海爾憑借上半年出貨量同比增長25%,達達到了180萬臺的好成績,力壓長虹、康佳,擠進了前五。
而在TOP5之后的品牌榜單中,長虹和康佳這兩大老品牌以150萬臺的出貨量,并列第六名;華為(含榮耀)排在第七,雖說上半年的出貨量只有萬臺左右,但作為一個剛進入剛進來不到一年的新生力量,也算是今年彩電市場的一匹黑馬;而后的排名分別是飛利浦、三星、索尼、PPTV以及惠普,從這些外資巨頭的出貨量來看,其在中國市場的空間再次被擠壓,其中三星為30萬臺、索尼、飛利浦、夏普僅只有20萬臺,加起來100萬臺的銷量還不及TOP7品牌的零頭。
縱觀2020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出貨量TOP13,在上榜13家品牌當中有11品牌都處于下滑,僅只有海爾和華為(榮耀)兩家品牌出貨同比增長;而從上榜品牌市場占有率來看,頭部品牌的聚焦效應顯著,TOP3的占有率超過50%,前五品牌的市占率更是超過70%。
總而言之,持續低迷的市場行情再加上“黑天鵝”的施壓,使得彩電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小品牌已被逼至邊緣角落,可見行業正在經歷著一次大洗牌;當然,作為頭部品牌的玩家們,也只是在現有存量市場中“低價搶籌”,靠規模優勢和價格戰自保。
另外,傳統彩電企業目前的情況也不太樂觀。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彩電巨頭的優勢逐年被削弱,包括小米、華為在內的移動智能終端正在跨界參與搶奪市場份額,隨著更多跨界者的參戰,無疑會讓原本就逐步萎縮的電視市場變得異常擁擠,在此背景下“價格戰”或將是快速且有效應對眼前燃眉之急的最佳手段。
因此,盡管2020年上半年的彩電市場并不理想,但下半年值得期待,因為對于消費者而言,下半年會迎來更多物美價廉的彩電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