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將形成六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浦東新區日前正式發布《促進重點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并出臺科技創新功能倍增和產業能級倍增行動方案,到2025年,浦東將培育形成六個“千億級”規模的硬核產業集群,建成10個大科學設施,1家國家實驗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003/411439.htm科創體系實現功能倍增
科技創新和產業集群是浦東經濟騰飛的主要手段。浦東新區副區長管小軍說,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功能優勢倍增計劃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力爭把浦東建設成為全球范圍內科技創新資源最集聚、創新轉化機制最靈活、創新創業生態最活躍、科創產業融合最緊密的地區。
未來幾年,浦東將圍繞科學發現、科創策源、創新主體、創新轉化、科創孵化、產創融合六方面實現功能倍增。其中包括,把準世界科技前沿新方向,聚焦“從0到1”,在光子科學、量子科學、腦與類腦科學、結構生物學、天體物理等領域,爭取產生重大的科學發現;到2025年,建成10個大科學設施,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學設施群,張江科學城打造成為全球綜合能力最強的先進光子科學中心;推動研究性機構、創新型企業、各類人才集聚,到2025年建設一家國家實驗室,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高能級科研院所,匯聚大批創新型人才;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浦東模式,到2025年市級以上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數量達到250個,每萬人發明專利數量達到150個;構建多層次、開放型的創新生態,到2025年,大企業創新中心達到20家以上,創新型孵化器200家以上,科技企業加速器10家以上;協同推動當前硬核產業發展和未來新產業培育,到2025年,爭取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含培育)1000家。
六大產業邁上“千億級”
根據浦東新區產業能級倍增行動方案,到2025年,浦東工業增加值和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服務業占GDP比重上升到33%,工業增加值從2732億元增長到4600億元,總產值達到1.84萬億元,增加值率保持在25%以上,工業從產值規模增長向效益增長轉變。
浦東新區科經委主任唐石青說,到2025年,浦東將培育形成六個“千億級”規模的硬核產業集群,分別是“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和“數據港”。 其中“中國芯”將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全鏈條產業體系,到2025年,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銷售規模達4000億元,集成電路企業科創板上市數量實現倍增;“創新藥”產業群將建設全球卓越的研發高地和制造基地,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創新藥”對生物醫藥產業的貢獻提高到30%以上;“藍天夢”將建設大飛機國家戰略核心承載區,C919實現穩定量產,CR929進入試飛驗證和取證新階段,國產商用發動機實現列裝,到2025年,產業規模力爭達1000億元;“未來車”產業群將以特斯拉新能源汽車量產為契機,到2025年,汽車工業總產值達4500億元,產業規模實現倍增,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達30%;“智能造”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高地,到2025年,成套設備產值達2200億元,在產業規模、機器人制造等方面實現倍增;“數據港”將建設數字經濟創新策源地和全球數據服務中心。到2025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規模達5500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
此外,浦東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也將從2018年的投資規模300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720億元,即實現制造業投資規模的倍增。
9條舉措硬核扶持
不管是科技創新功能培育,還是六大產業集群建設,都離不開硬核政策的扶持。
管小軍說,為推動2025倍增目標落到實處,浦東從推動產業能級提升、空間優化利用等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
其中包括,對新引進的產業生態塑造能力強的領軍企業、平臺型企業、創新型企業、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等優質產業創新項目落地給予獎勵。在保障產業用地供給方面,浦東將優化產業用地儲備機制,優化產業用地項目準入,在工業用地復合使用上探索工業、研發、辦公、商業等功能用途互利的用地混合布局、空間設施共享。鼓勵優質項目充分利用存量產業空間,提高產能、擴大規模,鼓勵園區平臺公司通過各種方式盤活存量低效用地和物業空間,盤活的存量工業用地應用于提升產業能級。
為提升存量空間的績效,浦東還將鼓勵產業區塊內優質項目實施改擴建,允許產業區塊外優質項目實施“零增地”改擴建,允許產業區塊外存量企業開展設備技術改造,環保部門將按規定辦理項目環評手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