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力推機器人戰車計劃:包括3款不同規格戰車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近日發表梅拉妮·羅弗里的文章《未來地面部隊:將機器人作戰系統融入美國陸軍》,摘編如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10/405845.htm美國陸軍正在研究如何將機器人技術投入戰場,以降低軍人面臨的風險。這方面的眾多計劃之一就是“機器人戰車”:這是美陸軍“下一代戰車”計劃的一部分。
機器人戰車將包括3種不同底盤重量的車輛:輕型、中型和重型。該計劃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探索機器人技術的現狀以及提高編隊效力來驗證有人/無人編組的概念。
機器人戰車將是模塊化的,可根據特定任務和所需能力,重新配置各種載荷。它還將支持遠程操作,并能夠與其他種類的無人地面戰車進行通信。人們甚至還設想未來的機器人戰車系統可以變得完全自動化。
輕型機器人戰車重量不到9噸,時速至少可達40公里,可攜帶544公斤有效載荷。該平臺很可能使用混合動力,在需要“潛行”時可以完全由電池提供動力。它還能夠配備反坦克導彈或無后坐力武器。
中型機器人戰車的重量將在9噸至18噸之間,能夠由一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運輸。除了中型火炮或大型無后坐力炮,該戰車還將配備多枚反坦克導彈。
最后,重達18噸至27噸的重型機器人戰車則須由C-17運輸機運輸。它將配備一個能夠摧毀裝甲戰車的武器站,而且很可能會配備提供額外保護的裝甲。
所有機器人戰車平臺預計都將擁有各種傳感器組件,能夠與無人機協同作戰,這對多領域戰場至關重要。機器人戰車將充當“偵察兵”,執行前方偵察任務,并支持美國陸軍未來的可選載人戰車。在配備武器后,機器人戰車平臺還可能增加裝甲旅戰斗隊的殺傷力。
另外,機器人戰車項目必須確保人工智能、可靠的網絡和自動化融為一體,同時還必須完善作戰相關任務中的作戰理念、戰術、技術和有人/無人編組程序。
美國陸軍的目標是,到2026年裝備第一支機器人戰車部隊。人們設想這將提供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并通過降低風險和利用新的能力,提高地面部隊在戰場上的作戰效能。機器人戰車還將確保指揮官們比敵人更快了解戰場,更快做出決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