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錢、砸錢、砸錢,電子煙渠道大亂斗
電子煙,不可能一家獨大,但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有上百家電子煙品牌,這個行業今年就會洗牌完,能剩下的可能就十來家,但玩家們還在砸錢,相信自己會是其中之一。
01
李俊翔覺得“電子煙行業門檻低”是個好笑的言論。
李俊翔是最近一批加入電子煙創業大軍中的一員。他曾任方創資本董事總經理,2017年、2018年,接觸過很多電子煙企業,幫他們做融資或者參與投資,因此發現電子煙行業確實能讓很多創業者在兩三年時間內,從0到1做到幾個億的銷量,索性自己推出一個電子煙品牌,主打0尼古丁、維生素。
這樣的電子煙品牌如今有上百家。做新媒體的、賣彩妝的、干互聯網的、賣酒水的、甚至做投資的,形形色色的創業者們加入電子煙行業。
“過往三個月,幾乎每天我都能夠看到一個新的品牌誕生。”悅刻聯合創始人蔣龍告訴投中網。
電子煙生產成本低,研發成本低,只要聯系好深圳的代工廠,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去注冊一個電子煙品牌,但李俊翔依然不覺得這是個低門檻行業。
“門檻沒有所謂高低,要去打好一個市場,門檻就不可能低。”
至少在投入資金上,電子煙行業的門檻已經被狂熱資本與創業熱情催化得很高。無論是產品迭代與創新、市場運營、經銷商管理、品牌塑造,都要不斷砸錢、砸錢、砸錢。
今年進入電子煙市場以來,李俊翔花錢最多的就在品牌塑造上,“我們辦公室在外灘,一年租金就一百多萬,還要找網紅做推廣,今年光做營銷和市場推廣的費用預算就在500萬元,而明年則要上千萬,因為要請明星代言了。”
盡管電子煙目前無法大張旗鼓的做廣告宣傳,但這難不住創業者,已經有電子煙公司通過各種途徑找明星暗中“代言”了。
8月5日,鄭愷發布一條微博,圖片中出現一家電子煙品牌產品,正是雪加最新推出的電子咖啡;8月28日,陳冠希發布微博稱,“不要那么野,小野一下就好”,并為小野拍了一支宣傳視頻;
這背后都是錢,還只是請相關代言人的錢。
02
理論上,國內電子煙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中國電子煙消費者占國內煙民總數的比重僅為0.6%,對比美國13%的滲透率還遠遠不夠,目前電子煙市場競爭還遠遠未到大爆發、紅海競爭時期。但是品牌之間的你爭我奪已經在不斷上演。
像悅刻、雪加、福祿等主流電子煙在爭搶酒吧、KTV等渠道上也是費心費錢。“一個音樂節,同時有四家電子煙品牌一塊去。”一位北京渠道商告訴投中網,“他們的心理就是,你去,我也得去。”
一個流傳在各個渠道商之間的故事是,光是簽下連鎖夜店“諾亞方舟”(諾亞方舟文化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夜店集團之一,旗下具有上百家酒吧),品牌商們就要花幾千萬。某家電子煙品牌當時想要簽下獨家合作,最初是1500萬元,但后邊又多加了1500萬元,因為福祿找來說要出5000萬元,悅刻要出7000萬元。
尋找合作是一方面,為了爭奪渠道,后來的品牌還在不斷作出低價、讓利、補貼的活動。
在零售端,電子煙品牌通過給消費者更低的價格,切換其他品類建立起來的消費者用戶群,甚至推出免費以其他品牌換自己品牌的活動;在渠道商端,通過給渠道更高的進場費、更高的毛利,把這個渠道從一個品牌迅速切換到另外一個品牌。
“目前在廣泛的出現這種挑戰,在影響和傷害我們建立起來的價格體系。”悅刻聯合創始人蔣龍說。
在他看來,這些后來者這樣做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想短期之內跑量,因此可以融到更多錢,是典型互聯網的做法——先燒錢,建立用戶,然后再想辦法下一步漲價盈利;另一種則是未必是想著能夠進入這個渠道,但是通過這種報價就可以讓零售體系對悅刻也要求更高的毛利。
“中國煙民滲透率連1%都不到,大家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做價格戰。”蔣龍說。事實上,價格戰打得越厲害,越意味著企業沒有盈利,而沒有盈利,就沒辦法持續的投入到研發里面。
一個看似穩賺不賠的生意被催化得不賺錢了。
03
錢被誰賺走了?
“最多的利潤都會讓給經銷商,經銷商的整體綜合利潤肯定會遠高過品牌的利潤。”李俊翔認為,電子煙市場有點像手機市場,不是天天燒錢打價格戰,就可以一家獨大,打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元氣俱傷,市場又沒搶占過來,消費者并不一定為此買賬。
他更欣賞OPPO和vivo與經銷商成為利益共同體的做法,“就像我們去評判一個品牌,小米的經銷商賺錢還是OV的經銷商賺錢,肯定是后者,我認識OPPO和vivo經銷商一年賺幾個億,小米經銷商一年能賺幾個億是不可能的,三五千萬都屈指可數。”
目前,各個品牌商通過省代制、一二級代理商制等途徑將電子煙發放到各個省市。甚至在與代理商簽協議時具有排他性,不允許做競品,希望渠道商專注去做一個品牌。
實際上,還是有渠道商會同時選擇和多個品牌合作。“我們肯定喜歡這樣,因為產品更多元化,消費者選擇也更多元化。”有渠道商對投中網表示。
為了迅速把貨鋪出去,品牌商們在大力發展渠道商。北京的渠道商趙宇告訴投中網,一家電子煙廠商單單在北京就有十個代理商,他頭一次見到這種玩法。
“他是想迅速的把貨鋪出去,但一個地區招十個代理商,意味著,以后的價格可能會亂,之后會吃大虧。”趙宇舉例說,“假如我是北京其中一個代理商,拿貨是100元,所有十個人應該都是100元,放貨應該統一是130元,但我為了走量,放110元,他就會放120元,130元的肯定不干,再放105元,就亂套了。”
在做多年代理的趙宇看來,電子煙死多少,都是因為價格,一亂一臭了,就沒人去做,所以一級二級三級渠道商,每級別都要把控,要限制人數,不能北京地區就十個代理,十個人搶地盤,這樣地區競爭就很大了,屬于內斗。
即使貨正常到了渠道商手里,如何保證價格體系不混亂?
一般而言,3C渠道被認為是合適的渠道,但在經銷商眼里并非如此。“零售專營店銷售是最好的,其次是電商,再就是微商,3C渠道非常不好。”山東的渠道商李立雄說。
在他看來,3C渠道從業者過去都是賣消耗性強的電子產品,競爭比較激烈,因此他們危機意識特別強,而且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要快速賣出去,如果今天賣不掉,一直在壓貨,這個產品就被淘汰了,以后就得賠錢賣了。
接觸電子煙以后,3C渠道商看到利潤這么高,零售有翻一倍甚至三四倍的利潤,所以為了快一點賣出去,會將價格降得很低。
李立雄說,有些3C端經銷商,甚至加三塊錢、五塊錢都賣,“比如小野,合作了很多3C端經銷商,省代拿貨價是115元,然后他們就可以118元批發,120元零售,相當于掙兩塊錢就批發,掙五塊錢就零售,根本沒法保護市代和區代的任何權益。”
消費者很高興,覺得買了便宜貨,但市代、區代很頭疼,因為貨源是省代把控,而省代根本不會維護價格體系,導致他們無法賣更高,如果他們也按120賣,根本賺不到錢。
“3C渠道把電子煙對當地經銷商的價格體系全部破壞掉,所以我很排斥和全國3C端國代商簽協議合作的品牌。我不認為他們是在保護這個行業,他們是在玩票,在破壞這個行業。”李立雄說。
而正常情況下,一級渠道商會給自己留10%到20%的利潤空間,然后分給下一級,給他們留出來百分之八十利潤,然后二級渠道商再根據二八定律,將大量利潤留給零售。李立雄,一個月流水300萬元,拋除進出貨差價和所有成本,利潤能做到10%到15%。
04
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電子煙的浪潮中,即便多數人心里清楚,長期來看,多數品牌都會死去,但多數人也同樣相信,自己會是活下去并賺到錢的那家。
“去年我還需要花很多精力去教育市場,說服代理商代理我們的產品。但是今年尤其3月份開始,主動來尋找我們要求成為合作伙伴的越來越多,當我們去找到目標零售商和目標代理商的時候,他們都聽說過我們品牌了。”悅刻聯合創始人蔣龍說。
已經成為電子煙浪潮中的人則相信,這會是一個長期的事業,而不是一個風投的行業。“我相信電子煙是革命性的,以后會超過香煙,甚至完全替代香煙。”北京的趙宇說,就像以前汽車是燒油的,現在不都是新能源嗎?都是一個改革。
而投資行業的人認為,電子煙已然是今年的風口。“毫無疑問,這么多錢投下去,現在肯定是風口,而且它的商業模型確定性非常高,它不是一個偽命題,本身就是一個用戶需要的消費品,是傳統香煙更好的替代物。”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說。
王晟認為,正因為它是一個消費品,所以賬是算的過來的,只是現在還在增長階段,不用擔心盈利問題。“增長就意味著投入,只要你減少增長的投入,這些企業立刻就變成了盈利公司。如果不是站在一個創業者或者投資人的角度上來講,往往會陷入到一個虧還是賺的迷惑。”
而目前階段,因為海外市場的帶動,所以供應鏈先于品牌發展出來,相對成熟,而國內的這些品牌廠家在供應鏈相對趨同的情況下,目前電子煙的競爭更多是渠道的競爭,銷售能力的競爭。
不過長期來看,電子煙還是高技術含量的行業。“今天看到的電子煙和未來再過幾年的電子很有可能極大不同,就像如今的小煙和大煙已經感受完全不一樣。所以,電子煙還有一個非常大提升空間,包括尼古丁的技術、煙油的技術、霧化方法等等,未來是技術、產品和渠道的綜合競爭。”王晟說。
互聯網公司的打法是,占據頭部的流量,然后形成一定壟斷,把這市場打下來。但是作為煙草品牌,類似于快消品,不可能一家獨大,就像彩妝護膚,可以容納幾百個幾千個品牌,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生意。
“歸根結底,大家都覺得門檻低,所以一窩蜂而上,實際上這個行業今年就會洗牌完,能剩下的可能就十來家,不可能像現在這種上百家這么在那瞎搞。”李俊翔說。
現在,李俊翔打算把投入再加大一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