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新物種”降臨,“碧邦”引領行業進入AI運營時代
近年,碧桂園服務在物業智能化升級浪潮中持續保持領先勢頭,目前已構建了完善的智能物聯與信息化體系,同時開放性地將智慧社區建設及管理平臺與行業共享,尋求合作共贏。其中,針對工程維修的“碧邦”系統在近期全面推向市場,賦能中小型物業企業以AI移動管理方式,解決運營難題,提升效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7/402986.htm“碧邦”可以幫你做到:
1、AI智能助力工單調度,計件薪酬
AI智能派單,自動匹配工程人員,快速響應,提高報事效率,多勞多得,提升人員效能,同時,后臺自動統計工單,可實時查看個人的工作量和完成度,工作可量化,團隊管理更透明;
2、iRBA、AR眼鏡助力綜合巡查,點面覆蓋,
周期性巡檢、維保作業可視化管理,實現線上作業,與碧桂園服務iRBA配合使用可實現無人自動巡檢,與碧桂園AR智能眼鏡配合,可實現即看即得,語音派單、飛行檢查從此變得更加簡單;
3、設備設施管理,聯動維修方,資產保值
完整的設備設施電子臺賬,設備維修方聯動,維護保養支出更加透明,可與碧桂園服務AR智能眼鏡配合,維修保養過程可實現遠程現場指導;
4、碧彩商城助力物料采購,集采優勢,降低成本
碧桂園服務提供碧彩商城精選超1300家供應商、覆蓋31個省市、提供5萬多種物料,是價格更低、服務更優的采購之選,從下單到領料全程受控避免采購黑洞;
5、碧桂園SOP提供行業最全可視化操作指引,培訓更容易
提供碧桂園服務多年實踐而來的成熟經驗,轉換成160條可視化操作指引,作為服務標準參考,在使用系統的同時助力企業服務標準化建設;
6、AI無處不在,數據更需要安全,多種部署方式,靈活安全
數據存儲于云端,可獨立管理也可獨立部署在企業的私有空間,有力保障數據安全性。
談降本增效,
先思考一線運營難題
今時今日,物業作為 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正面臨新一輪轉型升級。在企業謀求新發展的路上,有效解決降本增效這一“老大難”的問題顯得尤其迫切。而要尋找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還得回歸物業一線場景,發現問題,尋找破解之道:
難題一、業務流程效率低
傳統的工程報事多通過線下走流程,人員交錯,手續繁瑣冗雜,影響報事反應效率;
難題二、員工效能難考察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物業一線員工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難免素質參差,存在“渾水摸魚”的低效能人員,團隊管理成本大;
難題三、設施設備管理落后
小區設備設施多依靠人工紙質化記錄管理,效率低成本高,同時對巡檢、維保難以實時監督,品質不可控。
以科技驅動業務變革,
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效率
“碧邦”將傳統的線下業務流程、信息放到移動端,簡化業務流程、無紙化作業,實現數字化運營,讓業務流程更高效、透明,并通過搶單激勵提高人員效能,優化管理,降低成本,同時協同其后端實現設備信息數字化、巡檢維保標準化、數據管理云端化等,為物業一線運營管理帶來多方面助力:
1、降低成本
將社區的設備設施信息錄入后臺,替代傳統的紙質檔案,不僅減少物料成本,還能讓一線人員從大量的案頭工作中脫身,釋放人力效能。
2、品質保證
將日常的巡檢、維保流程梳理成業務標準庫,錄入后臺;通過策略制定引用,作業的方法、步驟呈現在碧邦的線上工單,一線人員只需根據工單指引操作,提升工作效率,同時減少錯漏,保證巡檢、維保作業質量。
3、提升效能
通過云端存儲的業務大數據分析,建立維保模型,訓練出最優維保方案,可多維度降低設備、人員、管理成本,通過智能化提升運營效能。
4、閉環管理
設備設施從投入使用后,系統就會為其建立唯一的身份ID;通過跟蹤設備設施ID的周期作業記錄,對接在線設備的突發告警、維修記錄、參數修改記錄,建立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檔案歸集,實現設備設施從投放到消亡的整周期閉環管理。
低成本、高回報,
高性價比實現高效能運營
僅2000元/套/項目/年的成本,“碧邦”不僅有效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能,更在性價比、標準化、安全性等方面為企業創造價值,效益顯著。目前,這套產品已經在國內240多個城市、近3000個項目中落地,收獲了普遍好評——
安徽蕪湖某合作項目:
該項目通過碧邦,使報事業務流程形成閉環,實現高效運營,維修及時率從原73%提升至97.68%;搶單功能,多勞多得,一線維修人員的平均月薪上漲約556元/人,極大激勵了人員工作積極性,與此同時淘汰了低效能人員,維修技工人數從原有24人減少為11人,部門月度人工成本約減少41984元。
某項目上線碧邦APP前后運營數據對比
廣州東部某合作項目:
該項目體量規模大,但原有設備信息登記、維護均依靠人工建立紙質文檔,每次文檔制作、梳理需時超50小時,成本巨大,而在產品投入使用后,該流程得以大程度優化,人員工作效率提升了近50%,多維度降低管理成本20%,與此同時,數字化運營還實現了對設備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精準管理。
本文轉自雷鋒網,如需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
評論